伊利沙伯醫院3年後遷至啟德 18醫生執筆細說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

由18位現役或前伊利沙伯醫院的內外科醫生執筆撰寫的手術室故事的《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新書啟動禮於今日(16日)在WLAB舉行,三位主筆醫生李建恩、何曉輝和鄭敏樂分享新書創作的感言,並希望藉著這本書,喚醒大眾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和對伊利沙伯醫院致最崇高的敬意。

紀錄搶救病患醫患對話

《手術室的生死時刻》以醫生的第一視覺,帶領讀者進入急症室和手術室,揭秘救治嚴重燒傷、胸膛刀傷、盆骨骨折、血管瘤破裂、中風等搶救過程。書中紀錄了在手術室外,醫生與病患及其家屬之間的真實對話,並反思手術成敗和醫療程序的生死問題。本書更加是引入了最新融情入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是亞洲首本使用AR技術的醫療書籍。讓醫生彷彿從書中「走出來」,與讀者分享感人至深的醫療故事及醫療常識。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手術刀下的生死時刻》的撰寫醫生合影。

 

三位主筆醫生為現場觀眾簽名。
三位主筆醫生為現場觀眾簽名。

 

伊利沙伯醫院位於九龍中聯網。
伊利沙伯醫院位於九龍中聯網。

 

伊利沙伯醫院3年後遷至啟德舊跑道。
伊利沙伯醫院3年後遷至啟德舊跑道。

 

何曉輝即使已經退休,但仍然回到伊院擔任急診室顧問,繼續貢獻社會。他表示,伊院是香港最繁忙的醫院之一,醫護人員作為一個團隊,努力協作,克服一個個困難,望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亦提到伊院會在三年後搬遷至啟德機場舊跑道,更是會變更新名。但強調書中紀錄伊院的緊張及動人心弦的真人真事,紀錄伊院精神,望將醫護人員的精神宗旨傳承下去。

首創治療盆骨骨折療程

鄭敏樂表示該書以故事的形式,普及健康教育,增進大眾對醫學知識的認知。書中亦提及由她和何曉輝、李建恩醫生組成的伊院創傷團隊全球首創「三合一」治療盆骨骨折療程,得到國際的認可,更被外國學者稱為「香港方法」,是香港急症室處理盆骨骨折的黃金標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是伊院60週年,新書發佈更是別具意義,是為紀念伊院結束使命而作。

李建恩感謝天窗出版社幫忙為新書改名,並提及書中每個病例,背後都有很多有血有肉的故事。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伊院的里程碑,望將伊院歷史,亦是香港的歷史寫出來,並對作家演然表示感謝,為新書創作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醫生亦計劃成立創傷事故基金,把《手術室的生死時刻》版稅收益全部捐出。

記者:張慧盈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