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客室|運用「商社共贏」理念 培育近6萬學生 ABC Pathways Group倡循序漸進愉快學習

讓香港成為一個快樂學習城市,是英語教育集團「ABC Pathways Group」的願景,其創辦人及主席黃林趣玲(Bally)與小孩同行,堅信按能力循序教學,配合愉快的學習環境,一眾孩童都可以學好英語。作為劍橋大學出版社在香港的唯一教育合作夥伴,ABC團隊花費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編制出獨特的英語課程,創立22年已累計培育近6萬名學生。此外,Bally在營運模式上,全面應用「商社共贏」的理念,於2017年成立「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支援基層教育,至今已有逾170名學童受惠,發展所長。 

ABC Pathways Group創立22年,培育近6萬名學生。
ABC Pathways Group創立22年,培育近6萬名學生。

 

教室內外充滿小孩的歡笑聲,孩童朗讀英語詞彙更是琅琅上口。要營造出開心的學習氣氛,英語教育集團「ABC Pathways Group」的團隊耕耘22載,獨創循序漸進的英語課程,已累計培育近6萬名學生。集團創辦人及主席黃林趣玲(Bally)指,成立公司的原因純粹,「我從小到大都讀不好英文,想跟女兒一同從頭開始。」

挑剔錯誤 失學習興趣

原來,Bally自小有讀寫障礙,記性和專注力較同齡學童弱,小學曾留級,中五會考亦只是勉強及格,但踏入職場才發現,英語水平薄弱、沒有大學學位,令她失去許多機會,便毅然前往澳洲讀書,而當地的教學方向和環境,都令她對學習改觀。她舉例,香港老師會找學生的錯處扣分,但外國老師會找學生答對的部分加分,「原來讀書都可以好開心。」

她說,過去一直無法「享受」讀書,作為教育工作者,希望創立教育學校,建立愉快的學習環境,同時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她續指,當小朋友喜歡上學,學習也事半功倍,「玩樂背後整個課程結構,都在鞏固英語能力,希望他們邊玩邊學,投入學習,水平便直線上升。」

 Bally認為,學習英語要循序漸進。
Bally認為,學習英語要循序漸進。

 

愉快環境外,獨特的教育方針是ABC的致勝關鍵。Bally以學習游泳比喻英語,同樣要循序漸進,「練習游泳姿勢時,教練不會說小孩速度不夠快吧?如果小朋友一邊學習文法,卻被挑剔發音錯誤,當然會大受打擊,失去學習興趣。」她指,最初會先鼓勵小孩說英文,「不理會他們文法是否正確,只要願意說出口,已成功踏出第一步。」她續說,學生一邊說,老師會從旁教導不同生字,及後再加強閱讀能力和拼音,到開始學習寫作時,才慢慢糾正串字、文法和結構,「如果當時未學到,我們就不會說小朋友有錯,所以家長要好明白ABC的理念。」

按能力編班 不斷修訂教材

Bally指,香港教育按年齡分班,劃一的教材不能顧及所有小孩,「必定有同學因為教程不適合自己而覺得沉悶,太叻又覺悶,太淺亦覺悶,最終老師只教到一部分小孩。」她直言,同齡小孩掌握英語的情況有異,有些已懂得少量英文,有些已經會讀寫,故ABC按能力編班,同一年紀的小孩已可仔細分為6級程度。她說,經評估得知學生的英語能力,分班配對「放好位置」,老師就能專注利用相應教材教同一組小朋友。

ABC團隊花費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編制出獨特的英語課程。
ABC團隊花費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編制出獨特的英語課程。

 

教材方面,作為劍橋大學出版社在香港的唯一教育合作夥伴,ABC團隊花費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編制出獨特的英語課程。Bally憶述,初期聘請了來自英國和美國的英語導師,一同摸着石頭過河,「起初按書本順序教,會發現小朋友讀不來,前一冊書只有單字,但後一冊已有大量段落。」團隊遂向出版社索取更多教材,抽絲剝繭,從中加入更多書籍過渡,作出調動。

她補充,歷年來不斷修訂教材,留意到小孩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最早期用作小學四年級的教材,7年前已調動至二年級,現時已再推進予幼稚園K3水平。」她續舉例,劍橋英語基礎考試(YLE)分為3個級別,以往第3級普遍由小五、小六生應考,現時已有K3生成功應試,「有些學生『擺啱位』、有天分,時間、能力和機遇脗合,就可以跳幾級至高階英語。」

​Bally成立「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支援基層教育,至今已有逾170名學童受惠。
​Bally成立「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支援基層教育,至今已有逾170名學童受惠。

 

英語學校以外,Bally在營運模式上,全面應用「商社共贏」的理念,成立「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支援基層教育,至今已有逾170名學童受惠。她指,額外供子女到英語學校學習,家庭固然有一定經濟能力,但過去不乏學生因為家中出現突發情況而中途退學,「我不想影響小朋友學習,便非公開地撥出獎學金,同時思考如何更進一步幫助社會。」

成立教育基金支援基層

最終,Bally決定在幼稚園開設40個免費學位予深水埗基層家庭,讓他們也有機會接受循序漸進的英語教育,學好英文,更有能力升讀直資學校。計劃自2018年開始,資助學費額高達1388萬元,「學生有得着,亦證明課程成功,提升ABC的聲譽;幫人最終幫助自己,整個團隊都有使命感。」

她深信,知識改變命運,直言盼望看到學生升讀大學,故基金也有撥出部分資源,免利息借款供他們讀大學。她形容,這是一個長遠的脫貧計劃,學生畢業後的還款,會支持其他師弟妹的學習費用,讓他們由受助變助人。

近年,ABC Pathways Group獲獎無數,Bally難忘2019年榮獲「學校社會責任獎」。
近年,ABC Pathways Group獲獎無數,Bally難忘2019年榮獲「學校社會責任獎」。

 

近年,ABC Pathways Group獲獎無數,Bally坦言,疫情前一直沒有特別申請獎項,後來發現,獎項令團隊更明白公司的方針和政策行之有效,而且獲得肯定,以「創造共享價值」(CSV)創造更大商機,「大家會思考過去有何得着,再堅守信念前行。」她強調,團隊的努力是獲獎基礎,盼理念一直傳承,最難忘2019年榮獲「學校社會責任獎」,「團隊有共同信念,工作同時幫助社會,大家一同達成使命,使教育更有意義。」

展望將來,Bally希望能涉獵中文,同樣創立循序漸進的課程,亦盼ABC的成功能夠成為傳統學校的樣辦,齊心合力為下一代構建愉快的學習環境。

實體教學延伸網上 團隊齊心渡過疫情

疫情期間,ABC Pathways Group團隊上下齊心,把實體教學延伸至網上,攜手渡過難關。

歷過2003年沙士,Bally明瞭疫情不會突然消退,早在2020年2月已向管理團隊和盤托出,「我向他們坦白,公司每個月出糧花500萬,未計租金,手上現金只夠捱2個月,如果之後停學就無以為繼。」她指,當時已訂下「一齊離場」或「一齊衝過疫情」的目標,直言不會裁員,向員工派「定心丸」,但同時詢問會否有人願意暫時不出糧,「守住現金看看幾個月後有沒有奇蹟發生。」結果,一眾同事的回覆讓她哭成淚人,「每個同事都叫我放心,認為我們一定捱得過,要跟我同行。」她直言,如果不是以「心」待人,只顧着如何賺錢、解僱員工以維持業務,團隊早已失去了向心力。

ABC團隊向基層學生送上聖誕禮物。
ABC團隊向基層學生送上聖誕禮物。

 

推「1000元任讀」直播計劃

其後數月,疫情持續,Bally指自己會負責交租,要同事幫忙找生意,「小朋友沒有上學一兩個月,暑假後回校可判若兩人,要想辦法解決學生在家,與家長『困獸鬥』的問題。」她指,團隊齊心協力,先推出「1000元任讀」的直播計劃,學生可以不停收聽英語課程,過往不肯拍片「上鏡」的老師,也多加練習直播技巧。結果,團隊「自己的糧自己賺」,Bally把全數課程收益轉化為團隊薪金,一毫子也不賺。

另一方面,那時令Bally最頭痛,是收了家長逾千萬學費,「一退錢就沒有存款,如何跟家長說不退款?可否復課後才逐步退?」出乎意料地,5000多個學生中,90%以上的家長都願意之後分期退還學費,更在社交平台上出帖文公開支持,「那時就是齊心合力,每人負責少許工作,解決問題。」她感恩指,業務最終回復正常,ABC也成功熬過疫情,「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如何待人,人家看在眼裏。」

Bally感恩團隊在疫情期間上下齊心,把實體教學延伸至網上,攜手渡過難關。
Bally感恩團隊在疫情期間上下齊心,把實體教學延伸至網上,攜手渡過難關。

 

夥警方建教育平台 提升青年公民意識

除了英語教育,「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更主辦「全港學界公民教育專員選拔賽」,與警務處協作,提升青少年的社會責任及公民意識。

Bally指,近年社會罪案急升,而且深入校園,如毒品、裸聊的陷阱多,騙徒手法更是層出不窮,「社會需要靠小朋友在校園內滲透正確資訊。」她指,基金與警務處協作,建立全港性的教育平台,挑選100名就讀小四至中五的學生,接受有關「媒體及數碼素養」和「公民教育」的培訓課程 ,學習辨別真假新聞、正確觀念及提升警覺性,「持續栽培他們成為『警隊KOL』!」

她盼望,ABC可以在英文教育以外,多參與社會工作,「整個『愛比施』就是以社會需求為本,當看到年輕人及其家庭有需要,我們就會嘗試施予援手。」

記者:仇凱瑭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