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學生對死亡「自然接受」程度較高 智庫倡加強「生死教育」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合作,研究本地中學生對生死的看法,並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研究顯示,中學生認為死亡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事,自然接受死亡的程度較高,但大多數對死亡仍感到擔憂及恐懼,更有少部分認為死亡是解除苦難的方法。

研究邀請兩間中學參與,共收到277份來自中三及中四學生的有效問卷,其後在兩間中學各自邀請13位學生進行訪談,探討學生討論生死的程度及作用。MWYO青年辦公室高級社區及外展主任鄧若山指,曾與5間中學接觸並進行邀請,接受的兩間中學,其中一間為基督教學校。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左)、高級社區及外展主任鄧若山(右)和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梁梓敦(中)。李健威攝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左)、高級社區及外展主任鄧若山(右)和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梁梓敦(中)。李健威攝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左)、高級社區及外展主任鄧若山(右)。李健威攝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左)、高級社區及外展主任鄧若山(右)。李健威攝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合作,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合作,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合作,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合作,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

 

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梁梓敦。李健威攝
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梁梓敦。李健威攝

 

研究顯示,學生對於生命意義的看法傾向正面,生命意義全部4個元素的平均分均高於3分,惟其中兩項「生命價值」及「生命自由」的標準差接近1.0。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分析,這反映學生對該兩項想法較兩極,有部分學生覺得生命不受自己控制而感到無奈,甚至有少部分學生曾認真考慮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死亡態度方面,5個項目平均分為2.89,反映學生傾向接受死亡,對死亡表示「自然接受」的平均分最高,達3.71分;但「趨向接受」、「恐懼死亡」、「逃避死亡」和「逃離」的標準差接近1.0,反映學生想法較為兩極,可見學生認為死亡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事。黎卓然續指,部分學生不接受死後的世界、對死亡產生較強烈的恐懼和擔憂、逃避想到死亡的事情,甚至有小部分視死亡可解除生命的苦難和重擔。鄧若山續指,討論生命意義訪談環節中,分別探討了以生命換取實現理想或面對現實,以及生命與理想抉擇的議題,認為對話有助學生反思生命。

MWYO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將「生命教育」修訂為「生死教育」,加強離別與死亡相關的教育元素,並提供教學指引;將生死教育融入各學科之中進行討論;校方可與非政府組織合作,以問卷、訪談或焦點小組等形式,持續評估學生的生死感;增加生死教育的師資培訓,由政府資助非政府組織舉辦工作坊或講座等,助生死教育在港普及化和專業化,讓學生在校內得到最適當教育。另外,MWYO與香港生死學協會將於10月24日至27日在中環街市舉辦《練習失去—生死教育展覽》,旨在幫助觀眾面對生命中無法避免的變故,並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黎卓然認為,研究反映香港在生死教育方面較缺失,在接觸過的部分中學中,普遍較為保守,擔心會否談論過多死亡的議題會影響學生,但研究顯示學生有足夠能力探討死亡的議題,亦有正向幫助。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梁梓敦補充指,生死議題在本港不同階段的學校少有探討,即使有也不會是正規課程,加上所探討議題在生死教育的光譜中很狹窄,缺少死亡對心理、人生意義價值等議題的影響。

MWYO停辦 營運總監:與財政無關

「MWYO青年辦公室」早前表示由於工作「已達階段性里程碑」,宣布將於今年12月15日停辦。 MWYO 青年辦公室營運總監容德敏表示,雖沒有詢問創辦人停辦原因,但強調財政一定不是決定12月停辦原因,指停辦由團隊及創辦人共同決定,辦公室餘下數月會繼續努力進行倡議工作。被問及會否影響剩餘工作,她指每年都會規劃下一年工作,今年初規劃時已預知12月將會停辦,因此因應人手資源及每個項目所需時間調配,未有任何項目需提早或延遲。

記者:李健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