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存儲晶體」可保存基因組數十億年

「5D存儲晶體」可以儲存人類基因組。網上圖片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5D存儲晶體」的突破性技術,不僅可以儲存人類基因組,更能保存數十億年,宛如一座「基因方舟」,為物種重建帶來希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南安普敦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團隊成功研發出這種晶體,它不僅可儲存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還可用於保存面臨滅絕威脅的動植物物種基因資訊,為地球生命留下關鍵備份。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利用超快鐳射,將資訊轉換成晶體內部奈米結構的5個不同維度:高度、長度、寬度、方向和位置。這種「5D存儲晶體」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可承受極端環境,包括嚴寒、高溫、火災、直接衝擊,甚至宇宙輻射,堪稱資訊保存的終極解決方案,如同將資訊封存在時空膠囊中,留給未來的世代。
研究團隊負責人卡贊斯基教授表示:「5D存儲晶體為建立永久性基因組資訊庫開闢了可能,未來或可據此重建複雜生物。」研究團隊也考慮到,在遙遠的未來,究竟是誰或甚麼東西會擷取這些資訊。為了幫助找到它的人,研究人員在晶體上刻製了「視覺鑰匙」。這一創新設計旨在幫助未來的智能實體(無論是生物還是機器)理解並使用晶體中的數據,猶如為後代留下解密指南。
目前這枚晶體被安置在奧地利哈爾施塔特鹽礦內的「人類記憶檔案館」中。除基因資訊,5D存儲晶體技術還被用於保存人類重要文獻,如《世界人權宣言》、《大憲章》,以及經典科幻小說《基地》三部曲,為人類文明留下了珍貴的備份。2014年,該晶體因其卓越的耐久性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最耐用數字儲存材料」認證,它可儲存高達360TB的資訊,相當於1個小型數字圖書館的容量。
5D存儲晶體技術為人類文明、生物多樣性和重要文獻的長期保存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也為重建消失的生命和文明帶來了希望。 然而如何確保未來世代能夠正確讀取這些資訊,仍是科學家們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