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自1949年成立至今75載,今年特別推出75周年紀念特刊,回顧公會過去的寶貴回憶。主席杜淦堃、副主席毛樂禮接受《星島》獨家專訪時表示,無論社會如何轉變,大律師公會一直秉持專業、堅守法治這些不變的大原則,強調未來會繼續做好維護香港司法獨立運作的使命,並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表達意見。
邀法律界重量級人物撰文 包括林定國 、李國能、馬道立及張舉能
杜淦堃表示,特刊已籌備逾半年,透露邀請不少法律界的重量級人物撰文,包括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兩名前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及馬道立,與及現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7名前大律師公會主席及13名經歷不同年代的資深大律師,將他們不同的經歷寫在書上,更找來法律界重量級前輩,曾任大律師的前行會召集人夏佳理分享自己在60年代於法律界工作的趣事,形容今次紀念特刊的陣容前所未有。
杜淦堃提及李國能撰文講述大律師公會的獎學金制度,指獎學金是由李國能一手創立,在過去的25年,共有99位獎學金得主,當中13名得主至今已成為資深大律師,更有2名得主成為了法官,形容獎學金培育了不少法律人才。另外,杜又推介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在書中提及法院語言轉變的趨勢,認為法庭由過去大多使用英文轉變成中文,指證人如今可直接在法庭使用中文,不需要再透過翻譯員進行翻譯,認為這些發展與香港社會的變遷非常緊密。
杜續說,大律師公會今年舉辦多場慶祝活動,包括5月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合辦的仲裁論壇,及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12屆中國仲裁周。他強調,活動具國際化,吸引了20個不同司法管轄區、超過100位的代表參加,希望藉著這些活動保持香港的法律界與國際的緊密關係,並加強推廣香港法制及爭議解決方面的優勢。
另外,他提及公會早前通過向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賀輔明(Lord Leonard Hubert Hoffmann)頒授終身榮譽會員名銜,以及向公會前主席、資深大律師梁冰濂頒授終身會員名銜,以表揚他們對香港司法界的卓越貢獻。
談及公會75年間的「變」與「不變」,杜淦堃表示,大律師專業以最初以男性為主,但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加入, 令行業的性別分工佈比較以前平衡。他指,本港在1984年的大律師人數為269人,當中女性大律師只有42人,資深大律師19人,女性資深大律師是0人。40年後的今日,本港大律師人數已有約1700人,女性佔30%,今年的資深大律師委任典禮,更迎來首次女性被委任多於男性的局面,顯示女性同樣可為本港法治作出貢獻。
大律師公會會員人數組成亦出現很大的變化。毛樂禮表示,公會在1953年只有16名會員,時至今日,已經有1724名會員,有很多會員是本地土生土長的香港巿民, 亦有一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會員, 例如澳洲、加拿大、英國、 南韓新加坡的會員,反映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強調本港在國際爭議解決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杜淦堃表示,大律師的工作比較特別,師徒制度是大律師行業獨特的關係,形容不僅是教學相長的方式,更是一種情感的傳承,稱「很多年之後碰到什麼問題,不論是業務上的合作、法律意見等,很多時候都是找師父幫忙。」 因此全港1700名大律師,一代傳一代的師徒關係十分緊密,認為這件事非常寶貴,強調「這段關係是一生一世的!」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