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世將近7年的香港年金計劃到底是否「抵買」? 就見仁見智,因為這是一隻「鬥長命」的產品,不過連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等局方人都落場購買,相信也不會太差,事實也見老友記越來越受落,特別在去年年金公司推出新投保首30萬保費每月年金加碼優惠帶動下,令去年年金計劃的投保宗數首突1萬宗,按年急增3.9倍,涉及保費金額亦大升逾1.7倍,創歷年新高,今年首兩個月銷情依然暢旺。儘管如此,相信老友記身邊總有人對這隻政府年金仍諸多質疑,例如擔心不夠長命的話,投保會蝕底;又或覺得年金回報率欠吸引,投資收息股更着數。
迷思一:對於香港年金的質疑,最常見是一次過斥一百數十萬元投保,若壽命不夠長,例如只是取得十多年年金,就會非常蝕底。
保證派足105%
誠然,壽命越長、獲得年金金額越多,投保香港年金會越着數。不過,該產品是保證投保人至少可領取相當於已繳保費105%的年金收入,即投保100萬元,若投保人在尚未回本前身故,都獲保證有105萬元,由其受益人繼續領取,直至達到105%的保證金額,或一次過領取扣除投保人累計已取年金後的餘額。
至於要幾長命才可「打和」?以65歲男性投保香港年金計劃100萬元為例,每月可獲5800元年金,每年可獲6.96萬元,換句話要到差不多80歲才能回本,因至少領取14年幾的年金,才能取回100萬元。
對於女性而言,由於預期壽命較長,相同投保金額的每月年金會較男性少。65歲女性投保100萬元的話,每月年金5300元,每年可獲6.36萬元,即是要領取約16年年金、到81歲方可回本。

倘若投保人長命百歲的話,前述例子的男士在100歲可累計獲取243.6萬元,女士則獲222.6萬元,如此便有不俗回報。事實上,香港年金正正是為了應對長壽風險而設,因此即使長命百二歲,老友記亦毋須擔心老本會花光,事關他但仍會每月獲發年金,直至終老。
股票可升亦可跌
至於第二個迷思,有長者擔心投保年金後,失去該筆本金的控制權,投資收息股或基金更着數。俗語說「針無兩頭利」,各類型投資產品各有優劣。的確,投資派息基金或高息股票,既保留資產的控制權,又有機會賺取可觀回報、對抗通脹,不過投資可升亦可跌,這兩種產品並不保本。高息股亦有減少派息或不派息的風險,而派息基金亦可能從本金提取資金派息。
相反投保香港年金雖然失去本金控制權,惟保證月月穩定派發現金。若長者有突發資金需要,例如要支付醫療費用,可申請特別款項提取安排,最高可提取百分百已繳保費的餘額以支付醫療相關開支,每名受保人的終身總提取上限為100萬元。
鎖資不怕遇騙子
坊間有評論更認為投保年金後,鎖死大額資金反而是好事。皆因去年5月「何伯事件」全城熱議,76歲何伯與年輕逾30載內地婦閃婚,引發與子女爭產。若何伯投保了香港年金,子女便不用擔心「新何太」會大花筒花光何伯的老本。同樣地,香港年金正因為不能隨時套現,長者也不用怕遇上騙子,又或因胡亂投資而花光退休金。
事實上,不少名人也是年金粉絲,例如陳德霖曾公開表示,退休時已立即投保年金,作退休收入的一部分。其實認購香港年金另一大好處,就是讓一些老友記可變身為合資格人土,合法地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具體做法稍後再談,請繼續留意銀色理財系列。
銀色理財系列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