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將隨着本港進入春夏季而轉趨活躍,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醫院病房由早前沒有新冠病童,到近兩個星期每日都有相當數目的個案入院,亦聽説坊間有新冠罕見併發症個案出現,顯示社區感染數目開始上升。他呼籲家長不應將新冠視作普通感冒,若兒童未接種新冠疫苗或距離上次接種時間長,應及早接種。
在學校及院舍出現冠狀病毒病個案明顯上升
數字顯示,於3月30日至4月2日的4日內,在學校及院舍出現的冠狀病毒病的個案共有5宗,共有40人受影響,較之前一周只有1宗個案及3日人受影響明顯上升。

關日華呼籲家長不應將新冠視作普通感冒,若兒童未接種新冠疫苗或距離上次接種時間長,應及早接種。
關日華表示,兒童感染新冠可能出現多種急性和罕見併發症,包括嘶哮症、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急性肺炎和急性壞死性腦炎等。他指,嘶哮症為患者感染病毒後,聲帶位置和氣管出現腫脹,呼吸道變窄,引致患者在吸氣時產生喘鳴,如情況嚴重,患者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如不傎延醫診治,會令腦部脱氧,導致永久傷殘或死亡。他提醒家長若兒童感染新冠,並聽到兒童吸氣時有喘鳴音,應盡快就醫。
MIS-C可導致身體不同的部位發炎
關日華指,MIS-C則通常發生在兒童感染病毒後的2至6星期,會導致身體不同的部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或腸道等,若出現MIS-C,患者有8成機會入住深切治療部。他呼籲家長不應將新冠視作普通感冒,若兒童未接種疫苗或距離上次接種時間長,應盡快接種,相信能降低新冠嚴重并發症的機率。
他表示,大約1成新冠患者可能受到新冠的中長期影響,即 「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長新冠」),症狀包括疲倦、氣促、認知功能障礙和頭痛等,例如有家長觀察到小朋友感染新冠後上學注意力不集中,但他指兒童的「長新冠」症狀會逐漸減輕,家長不需要特別擔心。他提到,「長新冠」可能影響認知,對長者的影響較大,長者感染新冠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亦更高,呼籲長者亦要及時接種新冠疫苗。
記者: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