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投資推廣署目標是3年內引入1130間企業,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引進1300間企業,超標完成,將香港整體營商情況扭轉,企業亦對本地營商環境仍然有信心。
丘應樺今早(2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今屆政府上場後定下指標,投資推廣處目標3年內要引入1130間企業,但由2023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已經引入了1300間企業,其中內地有630間,美國約有100間,英國佔差不多90間,其次還有新加坡及加拿大,並已引進1600億資金,創造1.9萬個職位。在特首和各位司局長、各位官員的努力下,將香港整體營商情況扭轉,加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又有大灣區機遇,丘應樺形容是超標完成目標,反映企業對本地營商環境仍然充滿信心。





有危亦有機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
丘應樺又指,美國關稅政策仍然有很多不明朗因素,措施是損人不利己,中美仍就關稅措施談判中,但有危亦有機,不少國家都看到香港機遇,可以利用香港走入大灣區,香港和內地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貿易安排,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走進大灣區及東盟國家等,本地實施普通法,資金流動自由及有好的法制等條件,亦成為吸引企業的優勢。
他又指數據顯示,5月份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幣的數據,分別上升了15.5%和18.9%,對比去年有好的增長,往後勢頭都要視乎中美關稅的發展。他認為,香港有很多方法可以尋求新出路,在《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中都有提及,會構建一個區域供應鏈中心,希望可以幫助內地企業經香港「走出去」,應對地緣政治和商業情況改變。
丘應樺認為,香港在轉型下,電商發展會是一個好機遇,8月將在內地繼續舉辦「香港好物節」,明年則會在東盟國家舉辦,推廣香港電商品牌。另外政府亦鼓勵推動銀髮經濟。
作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可助企業「走出去」
丘應樺表示,在本港降低烈酒稅後6個月,進口香港烈酒數量增加一成,價值亦增加六成,形容是好成績。香港作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專業服務實力強;而投資推廣署、經貿辦、駐京辦等內地辦事處及貿發局在全球的顧問辦事處,已涵蓋約130個國家,有很強的實力可以協助香港企業,連同內地的企業,在貿易、金融發展方面一起走向全世界,期望加以統籌後,能夠將優勢「做大做強」。
丘應樺續指,計劃在馬來西亞及沙特阿拉伯設立經貿辦,期望拓展至更多的國家及經濟體,並開發東歐、中歐、中亞及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擴大香港經貿網絡,歐美會繼續發展,但亦會開發新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