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減息 美股高息ETF選擇多 重倉科技股 股息率竟達13厘

隨著美國聯儲局下半年減息預期升溫,不少投資者「超前部署」,將眼光轉向高息資產,相關美股ETF亦是市場寵兒。對於追求穩定收益的新手投資者而言,投資這類ETF是相對簡單的入門方式。美股市場的高息ETF選擇較香港多,未必像香港同類ETF大多投資在金融或公用股,個別高息ETF最大持倉竟然是英偉達(Nvidia,NVDA)等科技巨企,股息率更高達13厘。

目前市場上的高息ETF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股票型ETF、債券型ETF,以及備兌認購期權ETF (Covered Call ETF)。股票型ETF,主要投資於一籃子股票。其目的是追蹤特定股票指數的表現;債券型ETF是讓投資者以股票方式參與債券市場,獲得穩定現金流的常見工具;而備兌認購期權ETF除了持有股票外,還會出售這些股票的認購期權來產生額外收入(權利金),這使得它們的股息收益率通常遠高於傳統ETF。然而,代價是當股價大幅上漲時,其上升潛力會受到限制。

JPMorgan Equity Premium Income ETF (JEPI)

JEPI是由摩根大通發行的Covered Call ETF,該ETF追蹤標普500的公司,並通過賣出Long call的期權費為投資者提供額外收益。該ETF的資產規模達到407.7億美元,股息率達到8厘,管理費為0.35%,周五收報56.97美元。主要持倉的頭十大包括微軟(Microsoft,MSFT)及Meta Platforms(META)、甲骨文(Oracle,ORCL)、Visa(V)及英偉達。不過,年初至今,該ETF升幅僅1%。 

納斯達克100備兌看漲期權ETF-Global X (QYLD)

QYLD主要投資美國AI、半導體等科技成長型股票,頭三位成份股為英偉達、微軟及蘋果(Apple,AAPL)。與JEPI一樣,該ETF同樣通過賣出認購期權來產生額外收入。該ETF的資產規模為83.93億美元,股息率達到13厘,管理費為0.6%,周五收報16.77美元,今年來股價約跌4%。

Alerian MLP ETF(AMLP)

除了科技股,美股亦有能源股ETF的收息選擇。AMLP主要追蹤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領域的股票,這些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運輸、儲存與處理等「中游業務」。周五收報49.11美元,資產規模為104.86億美元,股息率約8厘,管理費為0.85%。若以今年至今計,股價累升逾4%。 

1-3月美國國債ETF-SPDR(BIL)

美債亦是不少投資者的收息之選,買直債入場門檻卻較高,一些投資者會選擇美債ETF,尤其是較短期美債。BIL主要投資到期日介乎1至3個月內的美國國庫債券(Treasury Bills)。該ETF資產規模為418.27億美元,股息率約4.6厘,管理費僅0.13%,周五收報91.64美元,今年累計升幅近2%。

李澄幸籲了解期權策略風險

認可財務策劃師李澄幸亦提醒,投資者宜先了解ETF的投資策略及投資資產。舉例,有部分派息ETF可能採用衍生工具策略,例如通過賣出認購期權來提供額外收益,是否符合投資者的預期或風險承受水平也是重要的考慮。除了股息率、還要留意費用比率和總收回報等資料。

雖然美股的高息ETF選擇五花八門,資深投資及理財人何啟聰直言,美股ETF實際的股息率也未必及得上香港的高息股ETF,但美股的期權策略ETF的選擇較香港多。何啟聰表示,如果特別認為某一隻ETF的期權策略往績做得比較好,並且相信其策略,那麼美國市場可能會提供更多相關產品。

何啟聰:留意背後股票表現

他亦提醒投資者,買高息股ETF等同於買入一籃子高息股,宜留意背後股票表現,否則派發了高息,但股價跌幅卻蠶食股息收入,導致總回報錄得負數,最終「賺息蝕價」,得不償失。何啟聰又說,投資美股要留意匯兌風險,「若投資者在7.8水平兌換美元,將來港元轉強至7.75,單是匯率變動已會蠶食部分回報。」李澄幸亦表示,近年一些不少家長希望送子女到外國讀書,如果未來資金是用於外國的話,就要多留意美元兌非美貨幣的匯率,定期檢視。

另外,香港投資者買入美國股票或ETF,當收到派息時,最多會扣起30%金額成為「預扣稅」。本地券商如富途、華盛等均表明會協助處理退稅,但投資者往往要等待長時間,因美股退稅時間一般在每年第一季進行,證券行會根據上遊稅務部門的文件,進行重新計算再退回相應的稅額,普遍在2月至4月進行退稅。舉例一名香港永久性居民,持有一隻ETF,他於今年8月收到該產品的股息,最遲要明年4月才從證券行收到退稅。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