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幣(ETH)將於本周三(30日)邁向十周年之際,截稿時價格升至3,880美元,單月累漲逾五成,大幅跑贏向來被視為加密貨幣「一哥」的比特幣。區塊鏈技術顧問李思聰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認為,隨着市場越來越多公司仿效美企微策略(Strategy)的「囤幣」策略,並將儲備轉換成以太幣,預計短期很大機會突破4,000美元大關,年內更可能挑戰5,000美元。不過,他補充指最近有不少以太坊驗證者離場,因此十周年時刻也有機會不升反跌。
2015年7月30日首度上線
翻查資料顯示,以太坊的第一個版本稱為Frontier,於2015年7月30日正式上線,初期的安全性和功能尚不完善,但開發者已開始使用智能合約,並在以太坊網絡上建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當時,第一個以太幣的公開交易價格僅為2.77美元,並曾因投資者拋售令價格一度跌至0.68美元。
在2017年ICO(首次代幣發行)狂熱中,以太幣曾首次飆升至1,400美元,但其後於2018年泡沫破裂,使其跌回500美元以下,更度過長達兩年的「加密寒冬」。
直到2021年迎來重要轉折點,以太幣受DeFi(去中心化金融)和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爆發所推動,一度升穿4,7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受聯儲局自2022年起加息等宏觀因素影響,以太幣價格又大幅回調至約1,200美元水平。
去中心化平台概念漸獲認識
其後自2023年起,在市場需求復甦及比特幣ETF的利好帶動下,以太幣亦隨之而反彈。踏入2025年,以太幣升勢更強勁,主因美國對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日趨明朗,市場對以太坊作為一個去中心化平台的真實潛力有了全新認識,尤其是在穩定幣、DeFi及實體資產代幣化(RWA)等領域。
對於近期港美兩地穩定幣的政策及炒作越來越多,李思聰認為,以太坊區塊鏈是最大、最穩定的智能合約平台,而熱門概念如穩定幣及RWA最終將會有大量資金選擇使用以太鏈上鏈,因此將非常利好以太幣價格。
李思聰:未來可追上比特幣
李思聰又指,虛擬資產時代的來臨,無論是股票或樓宇最終都會成為鏈上資產,並以「7×24」小時即時結算。他預計,以太幣作為智能合約龍頭,相信一定會有非常亮麗的將來,年內更有機會達到5,000美元。另外,作為區塊鏈技術支持者,他看好以太幣長遠未來市值將會追上比特幣。
事實上,以太幣價格今年累漲逾五成,相較於比特幣同期升近三成,明顯跑贏。同時,越來越多機構開始籌集巨額資金累積以太幣,包括日本酒店營運商、法國半導體製造商,甚至玩具製造商、美甲連鎖店和電動自行車製造商。當中更不得不提被譽為「以太坊版微策略」、在美上市的SharpLink Gaming(SBET),該股近期再斥2.95億美元購入77,210枚以太幣,令持倉總額突破16.9億美元,穩坐第二大以太坊儲備企業寶座。
大量機構籌集資金「囤幣」
加密諮詢公司Architect Partners數據亦顯示,自今年6月1日以來,98家公司宣佈計劃籌集逾430億美元購買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若以年初至今計,則籌集近860億美元。有關數字超過2025年美國IPO集資額的兩倍。加上多間公司宣佈購買加密貨幣計劃後均推動了股價飆升,進而刺激其他公司考慮加入這一熱潮。
另一方面,SoSoValue數據顯示,以太幣現貨ETF上周(7月21日至25日)單周淨流入達18.5億美元,其中淨流入最多的以太幣現貨ETF為貝萊德以太幣ETF(ETHA),單周淨流入12.9億美元,歷史總淨流入達93.5億美元。
短線提防以太坊驗證者離場
不過,對於短線走勢而言,李思聰警告以太幣即使在短期內非常高機會突破4,000美元大關,以及即將迎來十周年的重要時刻,惟最近有不少以太坊驗證者離場,由本周到下周中段甚至有幾十萬顆以太幣的沽壓,因此以太幣價格亦有機會不升反跌。
假如投資者要佈局的話,新手投資又有甚麼要注意?李思聰則建議,新手可使用本地持牌交易所,透過轉數快(FPS)經銀行轉賬去買入加密貨幣現貨。他亦稱,不建議買入在港股上市的相關ETF,因其手續費較美國高,而且交投量及市場規模亦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