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雲業務利潤率收窄 管理層:電力成AI發展最大制約

亞馬遜(AMZN)今日(1日)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儘管公司總營收和營業利潤均超預期,但其賴以生存的雲服務(AWS)業務增長乏力、利潤率急劇收縮,引發了市場對其可能失去行業領導地位的深度憂慮。亞馬遜總裁Andy Jassy公開承認,AWS在生成式AI領域面臨「需求超過供應」的局面,並直言「最大的制約因素是電力」,確認公司在AI競賽中遭遇了嚴重的物理限制。不過,為力挽行業領軍地位,他亦密集展示一系列AI工具,試圖證明公司有能力贏得AI競爭。

相關文章:亞馬遜上季多賺逾34% AI工作持續加碼 稱未見關稅令消費需求下降

折舊費用上升導致銷售增長放緩

業績顯示,亞馬遜的利潤核心AWS業務本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7.5%,達到309億美元。不過,有報道指,競爭對手是以30%甚至更高增速進步,該增長無法令投資者滿意。更比增長放緩致命的,是盈利能力的急劇惡化,AWS的營業利潤率從第一季度創紀錄的39.5%降至32.9%。財務長Brian Olsavsky則解釋,這主要是因爲公司爲支持生成式AI而「在晶片、數據中心和電力方面投入更多資本」,導致折舊費用大幅上升。

重點展示AI晶片與助手

不過,在電話會上,Andy Jassy高調展示自研AI晶片Trainium2,宣稱其「性價比較市面上其他GPU供應商高30%到40%」,並密集介紹包括AI編程助手Kiro在內的一系列新工具,試圖向市場證明,AWS擁有贏得AI馬拉松的長期耐力與創新能力。

針對Kiro,他稱其會「引起了巨大反響」,預覽版前五天就有10萬開發者使用。他解釋,Kiro的獨特之處在於允許開發者通過自然語言,與AI進行「氛圍編程(vibe coding)」,並能自動生成和更新技術規格文檔,從而「更容易地從原型設計走向生產」。

除此之外,他還介紹了由生成式AI驅動的Alexa+,並將其定義爲「能採取行動的個人助理」,直言性能遠超普通聊天機器人。「星鏈」計劃(Project Kuiper)進展亦被曝光,據他透露,儘管尚未商業化,但Kuiper項目已簽訂了「數量可觀的」企業和政府客戶協議,並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初進入商業測試階段。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