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日,南韓釜山一名17歲高三學生在校園內突然倒地抽搐,被趕抵的急救人員評估為「緊急患者」送往醫院治療,然而卻遭到多間醫院以「無兒童神經科值班」或「兒童重症無法收治」為由拒絕收治。這名高中生在在救護車上輾轉奔波長達1小時18分鐘,最後在前往下一間醫院求助途中死去。事件曝光後,引起韓國輿論譁然。
綜合韓媒報道,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急救熱線求援。
報道指,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救護人根據嚴重程度分級標準(Pre-KTAS),將患者病情評定為5級中位於第2級的緊急狀態,並依規定向具備抽搐處置能力的地區急診醫療中心求援。
然而從6時44分起,救護隊與緊急管理中心先後聯繫海雲台白醫院、東亞大學醫院、梁山釜山大學醫院、釜山大學醫院、釜山白醫院等多家醫院,均遭拒收,理由多為「兒童神經科無人值班」或「稍後回覆」。
通聯錄音中,救護隊員情緒激動地向急救中心呼救:「海雲台白不行、東亞也不行!其它醫院說兒科沒值班不收!請快幫忙找醫院!」急救中心隨即擴大範圍至鄰近昌原地區,仍連續遭到昌原韓麻音醫院、高神大學醫院、昌原三星醫院等拒絕或拖延。
當日7時25分,患者意識完全喪失並發生心臟驟停,急救等級隨即升至最高的第1級。此時急救中心再聯繫釜山醫療中心,對方仍以「兒童心臟驟停無法收治」為由拒絕收治患者。直到7時30分,第15家醫院「大同醫院」才勉強同意收治,但患者於7時35分抵達醫院時,距離報警已過1小時18分,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
令人痛心的是,這名高三生已近成年,卻因多數醫院將17歲患者劃入「兒童」類別而屢遭拒收。釜山消防災難本部表示:「無法斷言若及時送醫是否能存活,但第2級患者若能盡快進入急診室接受專業處置,狀況應能大幅改善。」
民主黨議員楊富男公開完整通聯紀錄後,向媒體痛斥事件是「患者因醫療延誤喪命的典型悲劇」,要求南韓保健福祉部、消防廳與醫療界立即提出具體改革方案。
事件曝光後,南韓網民怒潮洶湧痛批:「連心跳驟停都能拒收,醫院到底把人命當什麼?」專家則指出,韓國兒童專科醫師長期短缺、夜間及假日值班人力不足,綜合醫院往往以「無兒科專責」為由推諉,導致類似「醫療人球」悲劇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