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專訪︱7月出自傳 童年撞車經歷啟發從醫 難忘沙士醫生殉職:我不是抗疫英雄

作為傳染病學權威,袁國勇的名字早已蜚聲國際,在香港亦家傳戶曉,由1997年H5N1禽流感、2003年沙士,至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每逢香港爆發大疫症,總見袁國勇身穿招牌圓領外套,走在抗疫前線。現年67歲的港大醫學院微生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下月出版自傳《My Life in Medicine A Hong Kong Journey》,講述童年經歷、從醫生涯、多次參與抗疫過程等。他說面對疫症,最重要是重視科學證據及決策,「越遠離事實越危險」。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7月出版自傳,書名為「My Life in Medicine A Hong Kong Journey」。HKU PRESS提供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7月出版自傳,書名為「My Life in Medicine A Hong Kong Journey」。HKU PRESS提供

 

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葉偉豪攝
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葉偉豪攝

 

書中講述他自己數十年來從事醫生、研究微生物、參與多次抗疫過程等回憶,書中大部分內容均是首次披露。葉偉豪攝
書中講述他自己數十年來從事醫生、研究微生物、參與多次抗疫過程等回憶,書中大部分內容均是首次披露。葉偉豪攝

 

袁國勇指自己60多歲,擔心自己記性或將變差,希望趁還記得時開始寫,回顧自己一生。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自己60多歲,擔心自己記性或將變差,希望趁還記得時開始寫,回顧自己一生。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自己每天下班後4時開始寫至8時,連續寫兩星期,僅花了14天便寫完整本250多頁的自傳。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自己每天下班後4時開始寫至8時,連續寫兩星期,僅花了14天便寫完整本250多頁的自傳。資料圖片

 

他指兒時發生的事情,除是歷史記錄,更是「懷舊治療」。葉偉豪攝
他指兒時發生的事情,除是歷史記錄,更是「懷舊治療」。葉偉豪攝

 

14天寫完250頁書 兒時經歷是「懷舊治療」

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時率先透露新書部分內容,憶述6歲時曾被巴士撞傷經歷,對後來成為傳染病專家影響尤深:當年媽媽找了一名鄰居、16歲的男生帶他到灣仔上學,下車時巴士未停定,卻不知何故被該男生推下車,更被巴士拖行一段距離,隨即昏倒。袁父到場後卻接他回家,而非送院,翌日醒來又把帶他到跌打館,將折斷骨頭移位,形容當時「痛到暈」,回家後整個月走不了路。
 
他說,後來讀醫後才發現這種傷原來只需放著不動,便會慢慢復原,但當時的跌打醫師沒相關醫學知識,又沒有向他問病歷,「我做醫生後才發覺,原來那個跌打醫師犯了錯,他沒有從頭到尾、詳細地將整個病史重組一次」,了解到要成為一個醫生,就是要如偵探般將整案件重組,對查清問題及治療非常重要。他形容,這段經歷對人生既是啟發,令他日後參與很多醫學調查,而透過自傳回憶童年往事,也是一種「懷舊治療」。自傳由英文撰寫,長達250頁,每天下班後4時開始寫至8時,僅花14天便完成。

他指其中一件最難忘經歷,是沙士時屯門醫院的謝婉文和大埔那打素的謝夏恩染病後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他指其中一件最難忘經歷,是沙士時屯門醫院的謝婉文和大埔那打素的謝夏恩染病後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她們的殉職對他來說也是很大衝擊。葉偉豪攝
袁國勇指她們的殉職對他來說也是很大衝擊。葉偉豪攝

 

袁國強以2008年屯門醫院換血致病人休克死亡的醫療事故為例,指調查醫療事故最重要是「案件重演」。資料圖片
袁國強以2008年屯門醫院換血致病人休克死亡的醫療事故為例,指調查醫療事故最重要是「案件重演」。資料圖片

 

他指當時病人酒精性肝硬化 ,送到屯門醫院輸血,但輸血後數小時內休克,隨後兩三天便離世。資料圖片
他指當時病人酒精性肝硬化 ,送到屯門醫院輸血,但輸血後數小時內休克,隨後兩三天便離世。資料圖片

 

對於英雄的稱號,袁國勇則直言「無話咩英唔英雄」、「只係做好我份工」。資料圖片
對於英雄的稱號,袁國勇則直言「無話咩英唔英雄」、「只係做好我份工」。資料圖片

 

如偵探般調查醫療事故 最重要是「案件重演」

袁國勇又以2008年屯門醫院換血致病人休克死亡的醫療事故為例,指當時病人酒精性肝硬化 ,送到屯門醫院輸血,但輸血後數小時內休克,隨後兩三天離世。當時發現病人是血包受「螢光假單胞菌」污染,政府遂邀請他參與調查。
 
袁國勇指,當時做最重要是做案件重演,他從捐血車開始調查、化驗女子的護膚品、再驗捐血中心的血液分離機等,一直未有發現,反覆想是否有任何過程被遺漏,最終發現是載著血包的發泡膠箱內雪種的倒汗水凝固後,滴在血包上,其後發現水珠樣本含有「螢光假單胞菌」,對照後證實是導致病人休克死亡的同一隻菌。

難忘沙士年輕醫生殉職 拒認「抗疫英雄」

袁國勇多次參與抗疫工作,其中2003年沙士一役,他帶領團隊最先確認沙士由冠狀病毒引起。袁國勇說,當年有數名醫生染病後情況嚴重,包括屯門醫院的謝婉雯和大埔那打素醫院的鄭夏恩,當時二人已插喉,眼見她們最後因公殉職是很大衝擊,令他覺得更有責任盡快找到原因、醫治沙士個案。
 
對於被稱許為「抗沙士英雄」,袁國勇連聲婉辭,「只係做好我份工」、「無話英唔英雄」,又覺得英雄不是特別好的字眼,予人感覺「They just want some good thing, something that they can look upon」(人們只想要些可作寄託的好東西)。他認為最重要有兩件事,一是「越接近真實就越安全,反之則越危險」,永遠要重視科學證據;做決定亦要科學決策,很多時面對完全未明的情況下,「驚恐係無用」,反而要透過已知的事實解決問題,小心行事。

他指苗疫到港時,知道疫苗檢測數據證實安全後,便沒有原因不打,因此他更親自替自己打疫苗。資料圖片
他指苗疫到港時,知道疫苗檢測數據證實安全後,便沒有原因不打,因此他更親自替自己打疫苗。資料圖片

 

袁國勇於2020年親身示範不同採樣方式。資料圖片
袁國勇於2020年親身示範不同採樣方式。資料圖片

 

至於社會上有聲音將近年經濟不少、食肆倒閉歸咎於社交距離措施過於嚴格。FB網圖
至於社會上有聲音將近年經濟不少、食肆倒閉歸咎於社交距離措施過於嚴格。FB網圖

 

袁國勇直言回應這些指控無意義,指現時經濟不景是因為沒有從西方、那些真的有錢、吃魚翅撈飯的遊客來港。資料圖片
袁國勇直言回應這些指控無意義,指現時經濟不景是因為沒有從西方、那些真的有錢、吃魚翅撈飯的遊客來港。資料圖片

 

他認為與防疫政策無關,認為更多是受地緣政治影響。資料圖片
他認為與防疫政策無關,認為更多是受地緣政治影響。資料圖片

 

被問到有否感到後悔或不應做的防疫措施,袁國勇則直言「我睇唔到」。資料圖片
被問到有否感到後悔或不應做的防疫措施,袁國勇則直言「我睇唔到」。資料圖片

 

他指全民口罩令、增加社交距離、邊境管制和隔離、檢測等全部都做得對,覺得沒甚麼問題。資料圖片
他指全民口罩令、增加社交距離、邊境管制和隔離、檢測等全部都做得對,覺得沒甚麼問題。資料圖片

 

3年防疫措施太嚴?袁國勇:我睇唔到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袁國勇獲政府委任為專家顧問之一,其後政府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口罩令、限聚令、疫苗通行證等,袁國勇亦支持政府措措,更親身示範幫自己打針。現在回想,當中有否後悔或不應推行的措施?袁國勇斬釘截鐵說「我睇唔到」,指口罩令、增加社交距離、邊境管制和隔離、檢測等全部做得對,沒甚麼問題。
 
對於近年經濟差、食肆倒閉,有人歸咎於防疫措施過嚴,袁國勇直言這些指控無意義,指現時經濟不景是因為欠缺從西方、有錢「魚翅撈飯」遊客來港,與防疫政策無關,更多是受地緣政治影響。

曾收大量死亡恐嚇「要我全家死」

疫情期間,袁國勇因呼籲市民打疫苗、認同殺倉鼠令、應禁絕活動物在濕市場出售等,備受爭議,他說當時收到不少死亡恐嚇,最嚴重更聲言「要我全家死」,但認為有人歪曲其言論,嘆道「我講嘅嘢兩邊立場都唔啱聽」,其實對整體抗疫成效有很大影響。
 
向來稱不想牽涉政治的袁國勇,又有否想過當官?他說自己快將68歲,雖樂意幫香港當專家顧問,但做官是另一回事,自己無能力,「無咁嘅(政治)訓練點去做官?」。他說兩年半後應會半退休,笑言「港大都未必請我,到時再諗做其他嘢」。

記者:陳嘉洛、陳俊豪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