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本月16日將出爐,本屆政府銳意振興本港旅遊零售業,外界預期《施政報告》會有篇幅着墨。近年內地旅客旅遊及消費模式改變,文化深度遊興起,不留港過夜成為常態。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有零售業界便慨嘆今年內地旅客「旺丁不旺財」;另一邊廂,重陽節假期首日出境人次逾51萬人次,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更令本港零售業雪上加霜。M+董事局主席陳智思接受《星島頭條》專訪時,引用M+去年舉辦草間彌生展覽的經驗,建議本港民間及商界加強合作,推出優惠,吸引旅客留港。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相繼於2021年及2022年開幕。陳智思在2018年至2022年擔任香港故宮首任董事局主席,一手一腳推動開館工作,2022年起則接任M+的董事局主席。西九文化區漸成香港文化及旅遊「新名片」,陳智思是重要推手之一。
對於內地旅客旅遊及消費模式改變,陳智思認為過去香港過去「購物天堂」見稱,今天已不再是賣點,過往只有香港買得到的東西,現在內地也買得到,「我們以前為甚麼好賺?就是因為你免稅。但當他們的稅制一改,有(更多)免稅的,香港未必最吸引。」
草間展覽獨特 M+成功吸客
陳智思認為香港要賣的是「獨一無二的Content(內容)」,「幸好有西九,我才有獨特的」。這位香港故宮董事局前任主席指,北京故宮藏品較我們多,香港故宮如何吸引遊客前來?靠的是獨特的方式策展。他再舉例M+在2022年11月至去年5月舉行的特別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後期正值疫後解封之時,成功吸引本地及全球各地超過28萬訪客人次參觀。當時,他80歲的嬸嬸也特地從泰國飛來參觀,「她是草間彌生的粉絲,一聽到(這展覽),哇!這個展覽獨一無二,專程飛過來。我也沒有想過,一個80歲的人會專程飛過來看。有這樣的活動、這樣的展覽,人們就肯願意花錢飛過來。」
他續說,雖然展出的草間彌生藝術品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其他博物館,並非香港獨有,但策展團隊是香港本地的,成功帶給參觀者嶄新的體驗,「之後西班牙又叫我們去做(展覽),(香港展覽)那個方式做完出來,我們好像賣了IP(知識產權)那樣。」
M+特別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回顧:
民間商界串聯 不能單靠政府
成功吸引人流來港,下一步是轉化為消費,更願意花錢過夜,「來到之後,還有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去玩和消費,這個就看我們自己一連串配套。好像民間、我們西九這些,可能會自己去串聯這些東西,做埋其他生意。這就是業界、商界,自己去找機遇,怎樣去將這些客人的時間,留在這裡最長,還有消費的能力可以延長。」
陳智思認為這一步不能單靠政府,民間、商界需要進行串聯,「一定是自救,我從來不覺得,你期望有多少人幫你。香港成功之處就是,我們全部人都很會轉身走位,這就是香港的最成功之處。」他直言香港跟新加坡不同,新加坡推動很多事情都是政府行為、政府主導,「香港從來都不是政府主導的,很多商界朋友會說,你千萬不要阻礙市場,你最好減少一些制肘,讓市場發揮多一點,這就是香港一向的成功之處,就是政府不干預。」
頻赴海外交流 說好香港故事
靈活轉身走位的香港人,陳智思是其中一員。大學主修藝術、擔任多項藝術文化公職相關的陳智思,亦善用這方面身份宣傳香港,用行動「說好香港故事」。在接受《星島頭條》訪問翌日,陳智思便動身飛往英國,進行文化藝術的交流,「如果你的性質是講政治,基本上就無人想見你,今天的環境就是大家都不想,被人覺得給一個平台去講政治」,然而與海外人士同場交流,談文化藝術外,話題總會觸及香港現況,「大家有四年沒有來過香港,變成大家對香港的印象,有好有不好。他們很多時候連最基本的問題也未搞清楚,我的策略除了解釋,勸他飛一趟,自己來看一看。我相信他一來到自己看之後,他的判斷就很不同。」
成功全靠人才 籲提升吸引力
「搶人才、留人才」也是本屆政府重點工作之一。陳智思直言,保留本地人才、吸引新人才,是香港當前頭號要處理的問題,「其實香港成功就是靠人才」。正如草間彌生展覽的成功,關鍵是香港策展團隊,「我們西九很多硬件頂級的,但這只是50%而已,另外就是靠人才。」他期望香港提升對人才吸引力,舉例有家眷的,會考慮讀書的安排,是否有很多教育的選擇;接著文化設施質素,例如紐約、倫敦,可以享受最好的歌劇。當然更重要是,香港要給予人才發展的機會。他指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具有特別的競爭力,對香港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撰文:葉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