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表示,發展局致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積極發展的同時亦重視保育,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社區,東涌東新市鎮設立的試驗苗圃,初見成果,明年完成試驗後會根據試驗結果和樹木形態,將樹木移植到即將動工的東涌東休憩空間,將有助加快城市森林的建立。
甯漢豪表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昨(9日)正式開放,引證局方如何藉發展機會積極保育的成功例子,而東涌東新市鎮設立的試驗苗圃,也為促進該區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城市景觀發揮作用。
當局指,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在優化工程期間已吸引很多不同雀鳥來到塱原,包括極度瀕危的禾花雀、2021年首次錄得在塱原繁殖的黑翅長腳鷸,以及分別於2021年和2023年在塱原首次發現的鐵爪鵐和澳南沙錐。自工程在2019年年底開展,塱原的雀鳥數目在秋冬季平均增加約兩成至四成,公園亦成為了不少候鳥長途遷徙旅程中重要的補給站。印證了復修工作已大大提升塱原的生態價值,打造更多元化的塱原雀鳥大家庭,是「發展與保育並存」的一個成功例子。
明年完成試驗後將移植至東涌東休憩空間
另外,隨着東涌東的基礎工程陸續完成,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於2023年初在該區設立了試驗苗圃,試驗種植超過110棵具生態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樹木品種,包括餘甘子、黃牛木、紅楠樹、山櫻花和臘腸樹等。苗圃成立不足兩年,樹木如山櫻花、紅花荷等已經成功開花,而其他樹木如餘甘子、秋楓等更開花結果,成功吸引雀鳥、蜜蜂及蝴蝶停留和覓食,足以證明苗圃內樹木已發揮一定的生態價值。
局方指,明年完成試驗後會根據試驗結果和樹木形態,妥善移植樹木到即將動工的東涌東休憩空間,這項提前植樹安排將有助加快城市森林的建立。
另外,項目團隊正構思在東涌東附近的海面試驗浮台式種植,計劃選取本土的樹木和蜜源植物,於海面建立不受干擾的生態踏腳石,為鳥類和昆蟲提供中途站,有助建立生態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