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大西洋貿易關係持續陷入僵局之際,歐盟突然放出的一個「大招」,令美國多少有些猝不及防。綜合外電報道,日前,歐盟委員會認定美國蘋果公司和元宇宙平台公司違反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對其分別處以5億歐元和2億歐元罰款。這也是《數字市場法案》去年3月生效以來,歐盟首次對大型科技公司開出罰單。
總共7億歐元的罰款,相對於兩家美國科技巨頭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年收入只是九牛一毛,也遠低於歐盟設定的罰款上限。
罰款最大的看點在於處罰時機:歐盟針對兩家公司的反壟斷調查早在《數字市場法案》去年3月生效之初就已開啟,但罰款卻在一年多以後才落地,說是「巧合」恐怕沒人會信。
對此,美國《政治報》最新發表的文章解了題:「嚴厲對待矽谷」正是歐洲反制美國關稅的殺手鐧之一。
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歐盟目前已被美方加征25%的汽車和鋼鋁關稅以及10%的「最低基準關稅」。如果被暫停的美國「對等關稅」恢復徵收,針對歐盟的稅率將達20%。
這些關稅疊加起來,對歐盟的影響不言而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受美國關稅措施衝擊和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預計將比之前下調0.2個百分點至0.8%。
其中,已經連續33年對美國保持貿易順差、且是歐盟內對美貿易順差最大的德國,今年經濟增速預計為零。報告認為,在能源危機等因素已令德國經濟久陷困境的背景下,美國關稅將進一步削弱德國經濟復蘇動能。
據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未來四年內,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可能讓德國損失2900億歐元,讓歐盟損失1.1萬億歐元。
近期以來,白宮曾多次對外宣稱與歐盟等貿易夥伴的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卻遭到各方否認。相反,歐盟不止一次強調,歐方希望與美達成公正平衡的貿易協定,但絕不會屈從於美國的無理要求。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日前重申,如果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歐盟將對美國的關稅措施進行堅決反制。
而除了貨物貿易領域的反制計劃外,「嚴厲對待矽谷」正在成為歐盟的更有力選擇。有分析認為,拿美國對歐盟有巨額順差的服務貿易出口「開刀」,更有可能讓美國「疼到肉裏」。
除了上面提到的「嚴厲對待矽谷」外,有報道還列舉了其他一些歐盟正在考慮的反制手段。
其中一個選擇是「針對特定產品」發力:一些歐盟國家及其公民正在考慮以農業和環境標準為武器,回擊美國特定企業或行業,包括禁止進口來自某些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州的產品,如肯塔基州的波旁威士卡或佛羅里達州的橙汁。
報道稱,正如對特斯拉的抵制已導致這款美國電動汽車在歐洲銷量驟減那樣,歐洲僅憑公眾情緒就可以達到拒買美國貨的目的。
與此異曲同工的還有旅遊業。過去兩個月,從歐洲到美國的旅遊人數已下降了35%。
歐盟的另一個選擇,是考慮限制提供美國所依賴的歐洲產品和服務,或提高美國購買和使用它們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