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區衝突的持續衝擊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歐洲各國近期對「戰略自主」的需求愈加迫切。中評社報道稱,法國作為歐洲傳統軍事強國,正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並力求形成示範效應,引領3月啟動的「重新武裝歐洲」進程。
據報道,4月中旬,在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訓練場舉行的演習中,法國陸軍3輛「藪貓」多功能裝甲車突然脫離編隊,憑藉地形掃描系統在密林中開闢全新路線。同時,後方指揮中心的智能化參謀系統立即調整作戰方案,將原本擔任主攻任務的VBCI步兵戰車轉為預備隊。報道稱,這場看似普通的戰術演練,實則是法國陸軍重組計劃的實戰預演。
法國陸軍此次重組,本質上是將傳統「師—團—營」的線性結構,解構為可任意組合的模塊化作戰單元。法國陸軍上校雅克·布法爾德表示,步兵營是此次重組的重點,將從目前的800人擴充至約1000人,並配備150輛裝甲車。這座「移動武器庫」既能拆解為4個獨立作戰的戰鬥連,也能通過數字化指揮系統迅速整合。
「蝎子」計劃持續演進
法國陸軍的最新重組實踐,折射其「蝎子」計劃正隨著國際形勢和軍事變革浪潮持續演進。「蝎子」計劃是法語「以多功能和信息增量強化接觸作戰」的首字母縮寫,2014年正式啟動,對標美國「未來戰鬥系統」和英國「未來快速反應系統」發展計劃,主要內容包括3個方面。
一是為陸軍裝備研發網絡信息系統,加強戰場互聯互通; 二是研發多型裝甲車和無人裝備;三是升級改造「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目前,法國陸軍在2030年戰略構想指導下,繼續對「蝎子」計劃進行調整。法國陸軍已列裝「未來戰士」最新單兵作戰系統,其外骨骼裝備可將士兵負重能力提升至90公斤,頭盔顯示器的AR界面能實時標注3公里內熱源信號,植入作戰服的柔性傳感器能監測士兵的腎上腺素水平。這表明法軍單兵正逐漸發展為未來戰場的「智能作戰節點」。
推動歐洲防務自主
今年3月,法國和德國在波羅的海地區舉行聯合演習,法軍的數字化標準與德國「中型部隊倡議」對接,兩國裝甲車能共享88%的數據。法軍步兵營新增的10人網絡戰小組,作為嵌入作戰體系的「數字神經觸角」,用時11分23秒便成功侵入對手通訊網絡並癱瘓其指揮系統,比傳統電子戰效率提升17倍。法軍第7步兵營某連演練巷戰「人機協同」:無人機蜂群在15秒內繪制出建築內部3D模型,戰鬥機器人清除93%的伏擊點,士兵僅需承擔複雜決策任務,傷亡率降至0.8%。
這場被稱為「新閃電戰」的演練,展現出歐洲防務格局的深層變革:法國正以陸軍重組為支點,通過互操作性設計構建以法德為核心的軍事技術聯盟,進而推動歐盟陸戰體系重構。為確保自主性,法國拒絕為「藪貓」多功能裝甲車安裝美制數據鏈,堅持使用自主研發的量子加密系統;新增的網絡戰小組可繞過北約直接向歐盟快速反應部隊匯報。這有助於部分國家跟進歐盟共同防務建設。比利時陸軍已向法國訂購60輛「美洲豹」裝甲偵察車和382輛「獅鷲」輪式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