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節目《與恐龍共舞》被認為是歷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1999年上映,主打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構建中生代的場景,改變以往恐龍教育故事片中的模式。全新一季的首集日前播出後被質疑節目造假,指片中的化石並非是現場挖掘。BBC發言人回應稱,本就從未有此說法。
《每日郵報》報道,《與恐龍共舞》全新系列首集講述一隻三角龍試圖躲避暴龍襲擊的故事,全片除了以電腦合成影像呈現外,當中有片段是古生物學家在蒙大拿州挖掘化石的場景,並在現場分析一塊巨大的恐龍糞便化石,這塊化石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食肉動物糞便化石。不料此片段遭質疑造假,這塊化石是來自距離現場約1000英里外被搬運過來的,並非是現場發現的糞便化石。
有人認為,儘管片中沒有該化石在現場被挖出來的過程,但觀眾還是會直觀認為是研究人員現場挖掘的。保守黨議員舍布魯克更是痛批,節目的行為完全就是誤導觀眾,尤其BBC是公共部門廣播公司,應以教育大眾為核心去製作內容,不該為了娛樂效果去改變原有目的。
對此,BBC發言人承認該化石並非是現場挖掘出來的,但指出將糞便化石帶到現場是為了補充說明暴龍的食性,這在這部故事中是一大重點。節目顧問布魯薩特則指出,旁白與畫面均未提到現場挖掘化石,並且古生物學家本來就會將其他化石帶到現場,方便比較現場發現的化石,之前所處的團隊也都是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