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警察學院今日(12日)舉行結業會操,43名見習督察和219名警員投入警務工作,當中有錫克教非華裔警員戴上佩有警徽的頭巾,延續家族服務香港的傳統,期望成為非華裔社群的溝通橋樑及榜樣;有犯罪學碩士畢業生成為警員,希望累積更多前線經驗,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更紮實的基礎;有前精神科護士轉職見習督察,期望以同理心與專業服務市民。
在香港成長的錫克教警員Singh Palvinderjit(阿達)表示,其曾祖父及祖父曾服務英軍,父親則是懲教署人員,從小看著父親穿著制服的英姿,令他對紀律部隊產生濃厚興趣,其後在城市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之後參加了中區警民關係組的工作坊,對警務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繼而投考警隊,最終得償所願,延續家族三代服務香港的傳統。

「早前在西區試更,短短8小時已接觸了3個關於NEC(Non-Ethnic Chinese、非華裔)的個案,我成為了溝通橋樑,不需要翻譯師到場便解決問題。」阿達指出,不少非華裔人士尤其長者不懂中文和英文,他可大派用場。被問到日後的目標,他指喜歡與人相處,希望有機會加入警民關係組或招募組。
作為警隊少數佩戴頭巾、蓄鬚的錫克教警員,阿達的制服與其他警員無異,僅以有相應警徽的頭巾代替帽子,並獲准佩戴宗教物品。他感謝警察學院提供多元、包容的學習環境,過程中亦得到很多教官和同學的支持,「首次佩戴警徽是今年1月的宣誓日,我戴上警徽踏入操場,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

阿達的爸爸Pal對兒子加入警隊感到高興,「都是香港的一份子,獅子山下香港精神。」
警方強調,作為一個推廣及實踐平等機會的僱主,任何人只要符合入職要求、抱持與警隊相同的價值觀及有志服務市民,警隊均歡迎他們加入。

警員衛靜瑤Marcella去年從英國杜倫大學碩士課程畢業後投考警隊,是薛富盃、銀笛獎及學業成績優異證書得主。她表示,成為警察是童年夢想,其成長過程中經常接觸有關破案和邏輯推理的影視作品,令她對犯罪者心理和罪惡背後成因產生濃厚興趣,為深入了解,於是在廣州中山大學就讀心理學,之後遠赴英國攻讀犯罪學及刑事司法碩士學位。
Marcella說常被人問及為何擁有碩士學位仍投考警員,其回答是值得:「我從不覺得浪費。現階段我選擇成為一名警員,前線的工作可以帶來獨特的挑戰和成長,亦希望通過親身體驗警隊的基層運作,從而累積更多實戰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更紮實基礎。」

學業成績優異證書得獎人、見習督察蘇樂儀Zoe在投考警隊前,原來是精神科註冊護士,她因日益渴求挑戰,加上任職護士期間需與警察合作,從中體會到警務人員的專業態度,令她逐漸對警務工作產生好感,並意識到成為督察或可更大範圍地影響社會,於是毅然轉行,「從事一份職業除了考慮收入及前景,更應追求滿足感與成就感,警務督察需在危急關頭作出關鍵決定,以守護市民的性命與財產,我認為有助自己急速成長,發掘自身潛能。」
Zoe續稱,她從護士工作中深刻體會到,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藥物,更需要同理心與關懷,工作中亦經常接觸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這些經驗有助日後服務市民時給予更多同理心和理解,而作為小隊指揮官,更可分享有關經驗和知識,幫助其他警務人員更有效應對前線的挑戰。

榮獲榮譽警棍的見習督察鍾偉強,已在警隊服務超過15年。他表示,當初加入警隊並無明確晉升目標,然而在一次機動部隊畢業會操中,一位長官送上一對見習督察肩章,並與他立下約定,期望他成為見習督察時歸還肩章,當刻成為其人生轉捩點,驅使他不斷努力向前,最終不負所望晉升,「回顧警隊生涯,我從眾多長官的行動部署與策略思維中學習,鞏固了我之後從事見習督察的工作。」
記者 麥鍵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