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政府經營帳目有望提前恢復盈餘

近期港股造好,恒指上周見逾3年半高位,滙豐更時隔16年重返「紅底股」,有政圈長情股民笑言「歷盡低谷」,終於苦盡甘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亦預告有好消息,今年第二季GDP上升勢頭可望持續,將是連續第十個季度增長,而私人消費亦料止跌回升。近年庫房見紅,外界關注公共財政情況,據聞政府經營帳目部分,有望提早一個財政年度恢復盈餘。

政府收支大體分為兩大帳目,即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前者收入主要來自稅收、投資收入、政府收費等,開支則主要是政府日常支出;後者收入主要與土地相關,支出則主要涉及基建工程項目及土地徵用。

相關新聞:

陳茂波預告第二季GDP上升勢頭持續 連續第10季增長 私人消費止跌回升

股市交投活躍,導致印花稅收入比預期高。資料圖片
股市交投活躍,導致印花稅收入比預期高。資料圖片

 

每月實收逾50億元股票印花稅

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財爺陳茂波提出區分兩者,以不同的理財目標和方法去管理,其中經營帳目要量入為出,以達致盈餘為目標,並預測經營帳目在2025/26年度大致達致平衡,並從2026/27年度恢復盈餘。陳茂波今年6月受訪時指,上半年本港經濟向好,有信心經營帳目可提早至本財年扭虧。據聞,政府早前向行政會議簡介財政狀況,提到經營帳目將提早至本財年恢復盈餘。

究其原因,其中一大因素是股市暢旺,令相關印花稅增加。根據港交所數字,今年6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3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12億元上升107%;若以今年上半年計,平均每日成交額更達24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04億元大升118%。有行會成員分析,以每日2000億元成交額計,政府每個交易日平均可收取約2.6億元的印花稅,而每月約有20至22個交易日,每月已實收逾50億元稅收,「都幾和味」。

特首李家超正就《施政報告》諮詢,他早前拍片提到會持續推動金融改革,包括提升融資平台效能、完善上市制度,進一步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相信也有助提升市場競爭力。

至於政府另外兩大收入利得稅和薪俸稅,今年預計均有所增加。陳茂波昨日亦提到,本港就業市場尚算穩定,今年3至5月全職僱員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按年上升6.8%至2.5萬元。近年面對資產市場受壓,政府賣地收入大減,但利得稅與薪俸稅收入仍保持平穩,也反映香港經濟韌性。

談到本地經濟,普羅市民大多聚焦食肆結業、戲院告別等消息,而政府則強調經濟持續增長、IPO集資冠全球,觀感頗有出入。不過有建制中人指,政府不可能不明白坊間觀感,零售餐飲行業確實受壓,而股票市場反應一向較即時,實體經濟難免有滯後,而企業自身亦需轉型升級,強調要對經濟前景有信心。

有行會中人則指,本港招商引資工作已有一定成果,未來仍可繼續加快,加上優才來港的推動,未來經濟仍可繼續憧憬,「哪怕短期困難再多,香港的營商環境,許多人仍是相當信任的,加上我們有低稅優勢。」

經營帳目提前恢復盈餘,對公共財政固然是好消息,但亦有議員提醒,非經營帳目才是赤字關鍵及挑戰所在,特別是政府大力投資北部都會區及工務工程,開支龐大,距離完全滅赤仍需一段時間。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