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銳意今年內完成網約車規管主體法例工作,立法會暑期休會後,將提交《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建議。據悉運輸及物流局正與律政司討論法例的具體草擬,局長陳美寶近日再度約見各黨派,了解意向及爭取支持。的士與網約車矛盾多年未解,遊說工作亦難以一帆風順,尤其有關車齡限制的要求,據聞的士業界及網約平台兩大陣營均有異議。
政府目前建議所有提供網約車服務的私家車,必須領有網約車車輛許可證,並遵守指定牌證條件,而車輛必須以個人名義登記,申請許可證時車齡不得超過7年、每年驗車等。有資深的士業界人士向筆者表示,現時的士車隊限制車輛於加入時車齡不得超過3年,對網約私家車則規限7年,站在的士業界角度當然會覺得不公平,加上私家車與的士構造本身不同,「7年車如果係用嚟營運,已經算好殘」,認為起碼應與車隊限制看齊。
但另一邊廂,自從當局提出網約私家車車齡以7年劃線後,有業界認為限制較嚴,預料現時為數不少Uber車輛將不達標;若換新私家車,連同牌費、保險等,隨時要花數十萬元,部分網約司機寧願退場。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的士業和網約平台確實對7年車齡要求很有意見,情況有點「兩頭唔到岸」,尤以的士業為甚。他引述業界有意見稱,擔心日後有人在海外大量輸入車齡7年內的二手車,過渡成網約車,「成本唔高,有啲日本品牌二手車好平」,並且令更多的士司機流失,轉投網約私家車市場,令的士業競爭力雪上加霜。




對於網約車車齡規定,陳美寶早前解釋是參考目前私家車發牌滿6年便要每年驗車的規定,當局在這方面會多聽意見。有議員認為,的士業與網約車平台及司機利益立場不同,各執一詞,車齡限制分歧似乎難以調和;對市民而言,車齡當然越新越好,但若然有大量網約車不符條件而離場,將不利促進競爭。
網約車規管另一關鍵細節是車輛發牌數目,當局留待主體法例通過後,明年始以附屬法例處理。有議員表示,倘車齡規定無法達成共識,亦可透過附例處理,但若然主體法例沒清晰交代,立法效果或會打折扣,甚至可能會要求局方在附例改為「先審議、後訂立」。
不過,民建聯陳恒鑌認為涉及數字、年期的法例細節,放在附例處理十分正常,這亦是「先易後難」原則。他理解的士業與網約平台各有考量,無可避免,政府決策最重要原則是考慮服務是否能配合市民需要,從中取得平衡。
網約車規管立法在即,恰巧近日內地網約平台高德被揭發有內地黑工司機,且背後涉及集團式運作。當局早前明言,網約平台公司有責任就其業務作盡職審查,確保加盟的司機和車輛合規合法,經過近日飲用水風波,嚴打冒牌、確保服務質素和安全,在任何範圍都實在不容半點馬虎。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