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2025】特首李家超下周三(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星島》一連幾集前瞻焦點議題,整合各方倡議。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發展新引擎,佔香港面積三分之一,李家超曾表示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據悉政府計劃從行政、法例、制度等方面拆牆鬆綁,提速北都發展,預料會提及機制、政策創新,提供優惠吸引企業進駐。北都發展以產業主導,有議員及業界建議為科企度身訂造稅務優惠、加快引入「按實補價」優化市場參與等。
林健鋒倡提供「甜頭」吸引投資
政府大力推動北都發展,包括推進古洞北╱粉嶺北、新田科技城等4個新發展區工程;推出3個片區試點,今年第四季先就洪水橋及粉嶺北試點招標,惟北都整體發展予人感覺不夠快,例如暫未有巨型企業進駐。行會成員、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企業投資首先要處理好前期風險,政府應提供一些「甜頭」,減少不確定性。




倡提供土地條款或稅務優惠
林健鋒表示,北都應重點鼓勵高新科技、綠色金融和高端製造業進駐,但要加快發展,必須用新方式吸引企業投資,「沿用以前招商引資那一套,對於吸引力未必有很大幫助。」他指不同國家或城市,例如新加坡、上海等,要發展特定產業時,均有土地條款或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吸引本地和海外企業投資,尤其北都是新項目,不確定性較多,若欠缺「甜頭」,企業評估過後,或會有其他考慮:「若然繼續以市價(土地成本和稅收)批給你,一來成本貴;二來不一定賺到錢,企業當然對投資有擔憂。」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指正研設新機制,直接向產業批地,無須每次經行會審批。林健鋒所屬的經民聯,早前則建議向新註冊或遷入北都的企業,提供5年免稅期,涵蓋企業利得稅、區內工作人才的薪俸稅等,但預料較難成事。他承認免稅5年建議是「頗大手筆」的優惠,政府財政上要有一定承擔,但認為企業進駐後,亦可帶來就業、消費等效益,這些效益難以即時量化,但長遠可帶來稅收。他強調,發展北都須用更宏觀角度看問題,要有「賺大錢」思維,不能只着眼於短期稅收。
相關新聞:北都︱李家超稱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 消息:研行政、法例、制度拆牆鬆綁
北都|李家超稱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須「爆破性發展」 讓市民分享紅利

劉國勳:「按實補價」靈活處理地價 增投資動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政府發展北都決心強,但目前最缺乏產業落地及私人市場的參與。他指房地產市場仍在整固期,發展商投資更「手緊」、無法預測風險「計唔掂數」,因此涉及換地補價的項目,要更加貼合市場現況,靈活處理。
近年政府推動原址換地,讓土地業權人配合政府規劃,加快發展之餘,亦減低政府前期收地成本。不過過去曾出現古洞北、粉嶺北原址換地拉倒個案,最終由政府進場收地。劉國勳認為,換地不順利主因是政府早期提出的補地價條件與發展商心水距離太大,而「按實補價」正好對症下藥,即換地時不以最高樓面補地價,改以實際發展規模計算,獲政府正面回應。
劉國勳指,過去政府以最高樓面補地價,導致發展成本太高,市況不明朗時難以吸引投資,「以往就算建不足最高樓面,都要補足地價,但(現時市況)哪有人會這麼笨?」他認為「按實補價」是務實做法,冀政府盡快介紹細節安排:「起幾多就補幾多,發展商都要確保風險可控。」
至於如何進一步拆牆鬆綁,劉國勳認為政策關鍵在於靈活,例如日後產業發展期間,容許企業先發展「簡約園區」,在相關土地先建設非永久性建構物,加快產業落地需求,也為未來發展預留彈性,「市場會變化,定位需求都會一直變化,要隨時可以變陣」;例如新田科技城,若希望在該處發展生命與健康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應為這些科企度身訂造稅務優惠,不拘泥於現有制度政策。

梁志堅:不能只有香港投資 倡推政策吸中東外資
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日前在「星島房地產發展論壇」表示,北都是好計劃,但必須按部就班,由政府帶頭與發展商合作去做,同時亦不能只有香港投資,一定要推出相關政策吸引外來投資,例如吸引中東房地產商。
記者:林劍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公布日期/直播連結 政界倡派消費券、100元印花稅樓價擴至600萬
梁志堅籲北都發展按部就班 僅靠本地不足 宜吸中東等外資 「政府要帶頭做」|星島地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