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鰂魚涌濱海街16至22號一地盤昨日(19日)發現一枚1000磅的美軍「ANM65」戰時炸彈,爆炸品處理課歷時9小時後,終在今日(20日)早上11時48分完成拆彈工作。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各部門迅速啓動應急機制,緊密協作,展現出高度專業與團結精神,安全有序地化解危機。在整個過程中,社會各界,包括關愛隊和社區服務機構積極支援協助,市民表現出高度秩序、充分理解和積極配合,體現香港市民的優秀素質,令這次危機得以有序妥善處理,圓滿解決。另外,政府亦感謝市民和參與組織及機構的支持與合作,令這次危機得以成功化解。
鰂魚涌炸彈|學者追查炸彈來歷 疑美轟炸機1945年4月投下 跌落倉庫未能起爆










政府發言人指保安局動員近500名警務處、消防處、民安隊及醫療輔助隊人員參與緊急應變行動,並即時啓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支援跨部門應急工作。警方行動前作周詳準備和部署,包括諮詢相關部門及與持份者協商,全面評估是次行動的影響,包括疏散附近18幢商住大廈居民,以確保公眾安全及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鰂魚涌炸彈|用9小時燒毀炸藥 最大困難:天氣惡劣延長切割時間
消防處在事件中共出動消防及救護車輛58架次,動員224名消防及救護人員;經風險評估後,亦部署一條消防喉及一隊煙帽隊,以及調派滅火機械人於策略性位置戒備。為配合爆炸品處理課的切割行動,以防於行動中對附近樓宇構成任何影響,消防處亦額外調派災難應變救援隊在場作戒備。









另外,消防處亦配合警務處的大規模疏散行動,最後協助疏散了共2887名居民。消防處亦聯同醫療輔助隊及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一同協助有特別需要的居民,共運送了5名身體不適的居民到醫院及6名有需要市民到適合地方安頓。
鰂魚涌炸彈|現場為唐樓「瑞士樓」舊址 曾屹立逾半世紀 與倪匡有緣
於整個拆彈行動完成後,消防處亦統籌及協調相關部門,包括民安隊、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民政事務總署及社會福利署,並調派新引進的大型救護車,將8位有需要及行動不便的市民送回家中;醫療輔助隊亦協助載送6名行動不便的市民返回住所。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民政總署亦全力支援警方的疏散工作。民政總署合共開設19個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居民入住。昨晚有近450名居民入住,相關民政處人員和關愛隊成員及義工於中心通宵提供支援;民政處昨晚亦安排旅遊巴接送居民到臨時庇護中心,今日亦安排將居民送返居所。
鰂魚涌炸彈|本港屢挖出戰時炸彈 2018年沙中線地盤巨彈花20小時拆除
民安隊在整個行動中,共動員超過100名隊員積極協助疏散工作,確保居民安全撤離。此外,民安隊指揮中心亦啓動運作,全力為行動提供指揮及支援工作。民安隊也派遣隊員協助設置臨時庇護中心,並為入住的市民提供所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