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任首相面臨經濟困境加劇

選民感受到失業率上升的壓力。圖為工人們在倫敦一處工地上清除垃圾。路透社資料圖片

由於選民感受到失業率上升的壓力,英國下一屆政府將在上任的頭幾個月面臨新一輪的經濟困境。
據經濟通新聞報道,近幾個月來由於通脹降溫,英國的痛苦指數有所回落。不過,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痛苦指數將再次惡化。這一次,失業可能是主要原因。自辛偉誠2022年10年擔任英國首相以來,痛苦指數由當時的11降至目前的6。分析指,新政府上任後的前18個月內,痛苦指數預計將平均增加至7.5。失業率預計將佔總得分的近70%,這是自卡梅倫政府以來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指,2010年保守黨上台時,英國遭受金融危機衝擊,政府債務飆升。保守黨政府開啟為期多年的經濟緊縮政策,未有全面加稅,而是大幅削減政府部門和公共事務的預算,反而阻礙了英國經濟復蘇。依照通脹水平調整後,英國民眾現時的平均薪資水平,幾乎與2007年底大致相若。
分析也稱,英國脫歐後,當地許多原本與歐盟聯繫緊密的行業出現貿易壁壘,影響民眾生計,加上保守黨政府不確定的政策,令商業投資陷入停滯。前首相特拉斯災難性的迷你預算出爐,更是打破保守黨在財務管理領域聲譽。自此之後,保守黨與工黨的經濟主張都更為克制,不再敢大刀闊斧改革。
多年經濟發展停滯,令英國多項公共服務幾乎崩潰,民眾承擔近70年來最沉重的稅務,生活水平卻不見改善。劍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科伊爾形容,「英國經濟已經陷入深淵,很多國家是生產力增長較緩慢,但我們是沒有增長。」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家瓦萊羅認為,想要長期提振生產力,英國當局需要加大對基建、教育、創新等領域的投資。但分析認為,英國財政狀況緊張,如果政府無力進一步削減支出,便必須提高稅收,難以兌現對選民們避免加稅的承諾。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