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公布考古挖掘成果

圖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全景。 路透社資料圖片

舉世矚目的大火發生5年後,巴黎聖母院終於進入重新開放倒計時。這5年間,除了重建工作,相關考古挖掘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17日,法國國家預防性考古研究所(Inrap)提交了一份巴黎聖母院考古發掘工作的初步報告。
法新社報道,在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懸案」的告破。2022年初,在搭建700噸重的腳手架前,人們對聖母院地面下方的安全性進行檢查,一個大型墳墓重見天日。這並不奇怪:14至18世紀,成千上萬的人,尤其是教會成員都被埋葬在這裏。
特別引發考古學家注意的是兩具人型鉛制棺材,這證明了棺材中的人身分特殊。其中一個石棺上刻有墓誌銘,很快被確認為安托萬.德.拉波特教士(1627-1710),一位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曾出資修建大教堂唱詩班。第二個石棺更為神秘,人們只知道他英年早逝,患有骨結核與慢性腦膜炎。他骨骼的變形證明了他長期騎馬的經歷——研究人員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騎士」。
「騎士」的身分最終被醫生、人類學教授埃里克.克魯貝琪(音譯,下同)揭開。他在發布會上稱,經過骨骼病理學研究,加之全面的歷史調查,最終確認了骸骨的身分為法國詩人約阿希姆.杜.貝萊(1522—1560)。「約阿希姆.杜.貝萊在16世紀非常有名,因為他是歌唱法國、歌唱安茹的詩人,而且他說的是法語,而在此之前,詩人往往說的是拉丁語。」克魯貝琪介紹,杜.貝萊天生體弱多病,很早就成為孤兒,被家世顯赫的叔父們(其中一人是紅衣主教)撫養成人。他是著名的七星詩社的共同創始人,去世時年僅35歲。
不過,Inrap發掘負責人克里斯托夫.貝斯尼爾認為,認定這具棺木主人就是杜.貝萊的證據並非無懈可擊,還是應該謹慎對待。
報告還表示,Inrap在煙道、地窖等多個地方還發現了不下100座墳墓。大多數棺木都是用釘木製成的,一半朝西(普通人的習慣),另一半朝東(神職人員的習慣)。許多墳墓都被移動過,有時骸骨都被移走並堆放在地面上。
研究人員挖掘了其中80座墳墓,並對骸骨進行研究,絕大多數都是老人,還有幾位年輕男子和一位青少年,只有一位是女性。這位女性是否會成為深入調查對象?官方沒公布這方面計劃,但克魯貝琪表示,他打算對此進行深入調查。
Inrap的發掘還揭示了該遺址不同時期的佔用情況。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公元1世紀早期住宅的地面、公元3世紀的住房和手工藝活動、一座巨大的加洛林王朝時期建築、還發掘出了在聖母院之前的一座羅馬式教堂的遺蹟。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