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往無車城市邁進,市中心「限行區」措施上路已兩個月,居民對車流減少、空污改善表示開心,商家則叫苦連天,已向行政法院提出上訴。受訪者對減車有共識,但認為郊區運輸與停車配套仍未到位。
巴黎近10年來以打造單車和步行者天堂為目標,努力減少車流、空氣和噪音污染。自2024年11月初起,巴黎市再邁進一步,塞納河右岸蛋黃區1到4區成為「限行區」,禁止「只通行而不停留」的一般車輛進入。「限行區」規定禁止所有只「行經」該區的私人車輛進入;換言之,除非目的地或出發地在該區,否則一般私人車輛不得只「穿越」這片面積5.5平方公里的區域。公務車、大眾運輸、救護車、送貨車、的士等不在此限。
此區居民、上班族、商家、餐廳、身障人士等都可以申請通行證,而限行區內店家的消費者也可持預約和消費證明獲得進出此區的許可。中央社報道,騎單車的民眾凱米爾表示支持新規,她說:「這區人很密集、車很多,希望如此一來能疏散交通。我在周末有看到設立管制,確實車潮減少了,作為行人和騎單車的人,我覺得更好了」。
同樣住巴黎3區且擁有車輛的阿諾對於該措施亦喜亦憂,「一方面,我更難像以前一樣好好開車;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更少空氣污染,在巴黎好好呼吸」。除車位難找外,他目前開車感覺不到改變,「還沒設太多管制,信息也不是很清楚,我在等更多細節」。
相較於一般居民的支持,大部分商家則持反對態度,認為市府應有更多配套、聆聽商家。全國服裝聯盟和商家聯盟兩大組織12月底已向行政法院提出上訴,希望市府撤銷措施。全國服裝聯盟主席塔拉莫的男裝店位於巴黎市府旁的4區,他指出,商家會受到衝擊,商家也需要巴黎之外的客人,那些人不一定能搭乘大眾運輸,因此他強調,巴黎郊區與外省的大眾交通網絡還有待加強。
塔拉莫認為,讓商家能生存對城市而言至關重要:「單車、行人、車輛,要取得平衡。我們都想要平靜的都市環境,但打造城市的是商家,因為讓民眾聚會、交流的地方就是店家、酒館、餐廳。巴黎市政府要知道:若一個城市的商家經營困難,那問題就大了。」也在4區開設獨立玩偶商店的西爾維則說,自從措施上路後,流失了近20%的客人,「巴黎郊區與外省的人不願再來巴黎逛街了,因為不能停車,且停車費很貴」。
西爾維和塔拉莫都認為,巴黎減車的目標是好的,但需更為郊區、外省居民設想。「應在巴黎周邊設更多停車場,且價格要合理,讓人們在進城前能停車,再轉乘地鐵」,西爾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