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a-proc.singtao.co.uk/photo.php?s=https://media.singtao.co.uk/wp-content/uploads/master/2025/02/2025021513094891268.jpg&f=jpeg&w=815&q=75)
近日滙控(005),渣打(2888)和中銀香港(2388)股價都創1年新高。筆者也長期持有這三隻股票。
當中渣打股價,創了9年新高。滙控更強勁,股價創了自2009年後的新高,相信短期要挑戰2009年的高位(近100元)也並非不可能。事實上,滙控在英國的股價,已達到歷史新高。為何香港還未創出新高?倒不是因為兩地不同價,而是因為:英鎊匯率較當年跌了三四成。所以以英鎊計,滙控股價是歷史新高,但以港元或美元計則尚有相當距離。此外,以上提及的股價,未計及派息。若計及派息,則滙控股價早已達到歷史新高。
你知道過去一年,恒指升了多少嗎?答案是近7000點,42%。搞笑在,過去一年,甚至過去數年,人人都在說「經濟這樣差,股市怎會好?」
香港經濟沒有想像般差
近期港股的強勢,今年表現甚至在環球市場間名列前茅。為甚麼?筆者認為主要是港股估值低殘,太殘自然會升,加上香港經濟環境,並沒有一般人想像般差。當然,說估值很趕客,其他人不愛聽;講香港經濟不差,更是趕客。
一般人愛聽故事,他們認為,港股反彈的原因,是因為DeepSeek面世。這當然也有部份道理,特別是看到一眾中資科技股短期內急升。但,滙控渣打中銀香港的股價,不應該太受DeepSeek影響,而三股的股價,早在DeepSeek爆紅前已經強勢。
這就十分奇怪了,因為人人都說香港經濟差,雖然筆者不明白以現今的失業率,通脹和GDP數字,為何說香港經濟很差。不過,住宅樓價下跌肯定是事實,飲食業不振也是(但誰說零售代表全部經濟?),商用物業(寫字樓,商場,街舖)的租金和物業價值下跌,也肯定是事實。
![業務主要在香港和東南亞的中銀香港,股價也創了1年新高。 業務主要在香港和東南亞的中銀香港,股價也創了1年新高。](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11c87c9295c790913625a12cdbd9523/2025-02/P1158A02.jpg)
一般人的講法是,經濟差,樓價跌,當然拖累銀行會眾多壞帳,業績必然差,股價一定無運行。但真的嗎?滙控渣打都N年新高。可能有人反駁:滙控和渣打不是「香港銀行」,它們在全世界有業務。不錯,但香港是這兩間銀行最重要的盈利來源。去年上半年,香港貢獻了渣打近三份一的利潤;在滙控此比例去到一半!而兩間銀行的香港利潤,按年皆有增長。香港是貢獻最大盈利的市場,若兩間銀行在香港的盈利急跌,股價怎可能天天N年新高?而不要忘記,業務主要在香港(和東南亞)的中銀香港,股價也創了1年新高。
很多人對股市理解全錯
這證明甚麼?證明了,很多人對股市的理解,根本全部錯誤。「經濟很差,銀行盈利必定差,股價一定無運行」的想法,完全是直線思維,適合懶惰又愚笨的人,可惜卻和現實完全脫節。現在銀行的股價是N年新高,怎解釋?要麼承認,經濟根本不差(一半半);又或者承認,銀行壞帳沒有升(肯定不是);又或者是,根本壞帳升,銀行的股價也可以很好。
為何壞帳升,銀行的股價也可以很好?一來淨利息收入上升,夠覆蓋壞帳撥備的上升。二來,港股估值實在太低殘。去到一個位,即使是盈利受壓,股價還是會反彈。正如有時股市升到最瘋狂之時,再好的業績,都不能將股價再推上。
最後再提一件歷史往事。2020年4月1日,正值世紀疫情席捲全球。當時滙控早已公佈派息,股價甚至已完成除息——但滙控忽然間「彈弓手」,說好了的派息沒有實現,皆因英國政府「使橫手」,禁止銀行派息,希望銀行留多點資本應付疫情下的經濟下行。
![滙控2020年9月股價失守30元,事後看來是世紀買入良機。 滙控2020年9月股價失守30元,事後看來是世紀買入良機。](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48e8cc55500dbd6d70b48f53d651c02/2025-02/6633688b50c1b04d04a014f3.jpg)
當時滙控股價,當然大跌。年頭是60元,「彈弓手」後跌破40元,9月連30元都失守。人人都說,公司已經沒有誠信,大戶都在沽,散戶已「死心」云云。但事後看來,當時是世紀買入良機。當時股價是30元,現在是84.5元——若計及幾年的派息,足足由30元升到90元,只是幾年的事。
結論是:股市的邏輯,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
Patreon作者 李聲揚
相關文章
投機者揚言炒樓更勝美債 回報5厘 李聲揚:「動物本能」一旦出現 樓價或真正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