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辦扶貧高峰會 劏房戶埋怨申請公屋7年未上樓 學者倡重推「貧窮線」

社福抗貧聯盟今日(23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民間扶貧高峰會暨交流日2025」,現場設有13個攤位遊戲,探討不同貧窮議題,包括住房貧窮,在職貧窮及醫療等,有學者呼籲政府重推「貧窮線」,指有貧窮線才可精準扶貧;亦有議員認為儘管面臨財赤,政府也不應對基層「開刀」。

學者:設貧窮線看清重災區  更好實施精準扶貧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黃於唱表示,政府自2013年起公布貧窮線,讓人知曉香港每年有多少貧窮人口及趨勢變化,惟2021年起停止公布,他認為公布貧窮線與當局現時提倡的「精準扶貧」沒有衝突。他指,研究發現劏房住戶、長者住戶、失業住戶及家中有殘疾人士的社群貧窮比率高,政府設立貧窮線後能看清楚貧窮「重災區」,才能更好實施「精準扶貧」。

社福抗貧聯盟今日(23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民間扶貧高峰會暨交流日2025」。郭穎彤攝
社福抗貧聯盟今日(23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民間扶貧高峰會暨交流日2025」。郭穎彤攝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張欣宇、容海恩、狄志遠及林振昇今日亦有到場與街坊進行交流。郭穎彤攝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張欣宇、容海恩、狄志遠及林振昇今日亦有到場與街坊進行交流。郭穎彤攝

 

林女士已申請公屋7年,希望政府能解決公屋輪候時間長的問題。郭穎彤攝
林女士已申請公屋7年,希望政府能解決公屋輪候時間長的問題。郭穎彤攝

 

單親媽媽黃女士因持有雙程證無法在港工作。郭穎彤攝
單親媽媽黃女士因持有雙程證無法在港工作。郭穎彤攝

 

現場設有13個攤位遊戲,探討不同貧窮議題,包括住房貧窮,在職貧窮及醫療等。郭穎彤攝
現場設有13個攤位遊戲,探討不同貧窮議題,包括住房貧窮,在職貧窮及醫療等。郭穎彤攝

 

社福抗貧聯盟今日(23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民間扶貧高峰會暨交流日2025」。郭穎彤攝
社福抗貧聯盟今日(23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民間扶貧高峰會暨交流日2025」。郭穎彤攝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張欣宇、容海恩、狄志遠及林振昇今日亦有到場與街坊進行交流,社福抗貧聯盟指,此前向扶貧委員會中的政府官員發出邀請參加今日活動,惟未收到回覆。

單親媽媽因持雙程證無法在港工作

單親媽媽黃女士表示,現時與患有ADHD(過度活躍症)的兒子住在劏房中,而她本人因持有雙程證無法在港工作,只能靠綜援生活,她表示「我四十幾歲,有能力工作,照顧小朋友,為何不給我機會工作?」另一位林女士則表示,與患有脊椎側彎的10歲兒子住在劏房中,指居住環境太小,孩子只能趴在床上看書,而她已申請公屋7年,希望政府能解決公屋輪候時間長的問題,提升孩子身心健康。

江玉歡:公屋輪候時間情況不透明

江玉歡表示,單非家庭問題已存在多年,如今香港缺乏勞工,需設立機制解決。她又指,雖然當局指公屋輪候時間降低,但許多街坊反映輪候時間遠遠長於平均時間,指現時輪候情況不透明,應更清晰告訴市民為何需要輪候如此長時間。她又提到,政府為輪候公屋群體所設的「現金津貼計劃」今年6月到期,而當局取締劣質劏房後,市民承擔的租金必會上升,收到市民意見希望津貼恆常化。

狄志遠表示,認同需要設定貧窮線,指現在的扶貧工作「唔精又唔準」,指政府派關愛隊去拜訪長者,不能解決他們的貧窮問題,而政府關注的貧窮人士所為長者及劏房人士,惟社會還存在許多邊緣的貧窮人士,如長期病患者、SEN學童、失業人士等,他希望扶貧委員會可以重組並公布貧窮線。

《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消息指政府將調整60歲以上人士的2元公交車優惠,狄志遠指「呢啲樓係老人家起出嚟嘅,好多高官係老人家養大佢嘅」,斥當局對2元優惠「斤斤計較」,令人「情何以堪」。

張欣宇亦表示,對今日活動政府沒有官員出席感到遺憾,又指儘管當局現在面臨財政挑戰,不到「完全無辦法」的情況,都不應該向基層開刀,而香港現時遠遠不至於「完全無辦法」,指政府應從行政費用上節流,花費在市民身上的錢不能叫浪費。

記者 郭穎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