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浪來襲、城市草地乾黃,面對極端氣候挑戰,綜合外電報道,德國植被專家日前提出「快餐樹」種植方案,在中部城市埃爾福特引入成長快速、耐熱耐旱的樹種,盼為城市降溫、提升綠蔭覆蓋率。
德國城市夏季氣溫普遍比郊區高出約攝氏2度。近年柏林、慕尼黑等大城接連出現多個倡議團體,呼籲地方政府擴大綠化、種植更多樹木。
柏林公民倡議團體「樹木決定」即主張,每隔15公尺就應種一棵椴樹、楓樹或其他樹種,目標在2040年前將全市行道樹數量倍增至100萬棵,增加城市綠帶與公園,現正在連署推動公投。
實務上推動城市植樹並非易事,不僅行政流程繁複,還涉及高額成本與繁雜工程規劃,尤其在大城市密集開發地區,植樹往往需避開地下管線,施工前還得與多個公用設施單位協調。
以慕尼黑為例,市府指出,即便是在原有樹木位置重新栽種,每棵行道樹平均需耗費5000歐元;若需在廣場或人行道等水泥鋪面開挖新植,平均成本更高達2萬歐元。
主因在於城市地下管線密布,包括電信、電力、自來水、天然氣與供熱設施,施工前須與各單位協調,否則恐導致公共服務中斷,例如網路斷線。部分路段甚至需要為根系龐大的樹木騰出空間,重配地下管線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