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德國人「可能不會」為國而戰

圖為2025年6月18日,德國總理梅爾茨(左二)在德國柏林總理府舉行新聞發佈會。路透社資料圖片

英國電訊報4日發自德國柏林的報道,根據一項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表示「可能不會」為保衛祖國而戰,這對德國政府重新武裝的計劃構成重大打擊。
德國「編輯網絡」(RND)進行的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能」或「絕對」不願意在遭受攻擊時保衛德國。
僅有16%的德國人表示「絕對」願意拿起武器保衛德國,另有22%表示「可能」會這樣做。
這項新數據對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來說是一大挑戰。他正致力於重新武裝德國,並將其轉變為歐洲重要的安全力量,此前德國軍隊數十年來投資不足。
今年7月,皮斯托里烏斯公布計劃,目標到2031年每年為德國聯邦國防軍招募4萬名年輕人,作為新兵役計劃的一部分。
該計劃還包括向年滿18歲的德國年輕男性發送通知,進行強制體檢,以評估其是否適合服兵役。
聯邦國防軍官員表示,到2035年,軍隊總規模需從目前的18萬2000名士兵增加到至少26萬人。同時,聯邦國防軍預備役部隊也需從6萬人擴增到20萬人。
德國軍方數十年來一直面臨招募困難,部分原因在於德國人對戰爭的歷史愧疚感,以及普遍認為德國不再需要軍隊的觀念。德國的徵兵制度極不受歡迎,於2011年終止。
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柏林重新思考安全政策,稱之為「時代轉向」。
德國總理梅爾茨在2月贏得選舉後宣稱「德國回來了」,並誓言對抗俄羅斯總統普亭。
這位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領袖推出歷史性的債務改革,允許政府在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的國防項目上進行潛在無上限的支出。
梅爾茨政府還設立了一個5000億歐元的特別基礎設施基金,用於重建德國日益老化的公路和鐵路網絡。
該基金是北約針對潛在與俄羅斯戰爭的更廣泛安全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德國將作為部隊和坦克前往東線的前進中轉區。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