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社會各階層志願人士組成的輔助警察隊,雖被冠上「輔助」兩字,其實警隊對輔警要求、責任及使命與正規警員無異。輔警隊教官楊啟龍及翁松彬強調,輔警接受與正規警員同等的訓練,近年職能亦不斷擴展,「穿上警察制服執法,就是一名警察,一名社區守護者。」
新入職的輔警警員須參加基本訓練課程,訓練時數共370小時,分佈在26至33個星期舉行。另外,透過「輔警大學生計劃」所招聘的大學生新學員,可參加全日制的特別基本訓練課程,其內容與基本訓練課程相同,每年共設一期於夏季舉行,為期約12個星期,讓學員趁暑假完成訓練。
輔警隊教官、警長楊啟龍負責新入職學警的基本訓練課程,課程涵蓋香港法例、警務程序、實務練習、體能訓練、槍械戰術及中式步操,內容與正規警員的訓練相差無幾。他指出,學員背景形形式式,上至50多歲的專業人士、下至18歲的大學生一同受訓,要將不同年齡階層的學員連繫及展現團體精神,需要花點心思,例如透過步操訓練培養紀律意識,以及通過模擬各種挑戰和困難的團隊建設活動,增進眾人的溝通技巧、合作精神和面對逆境時應有的思維態度,「其實我很欣賞他們,憑藉一顆熱誠的心,利用公餘時間以輔警身份服務社會,體現了『工餘獻社群,輔警展潛能』的精神。」
完成基本訓練後, 一眾輔警會被分配到不同單位協助執勤,並需每年完成法定效率訓練。負責有關訓練的警長翁松彬表示,訓練為期7日,內容除了重溫步操與槍械射擊訓練,並會因應社會需求靈活調整,例如今年聚焦於全運會人群管理工作,以及圍繞戰術性導向醫療急救進行訓練。





翁Sir續指,訓練著重輔警人員對戰術的思維概念,雖然輔警未必經常處理高危案件,但警務工作充滿挑戰,難保處理如噪音投訴或糾紛等事件會出現意外,因此訓練過程中會模擬相關事件演變為暴力衝突,以考驗學員的戰術應用、應變、動作等,而為了提升訓練效能,團隊去年引入鐳射槍戰術訓練系統,令訓練不再受場地或天氣限制,以增強輔警的戰術能力與應變力。
因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翁Sir說去年開始在訓練中加入國安講座分享,向輔警人員講解《香港國安法》的立法背景及條例內容,更要令他們了解在外巡邏和處理事件時,如何辨識可能觸及相關法例的狀況。另外,今年還邀請了跨部門反恐專責組分享反恐工作,以提升人員的觸覺。

「雖然輔警與正規警員的職銜有別,但訓練標準不會降低。」楊Sir和翁Sir均指出,以往輔警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大型活動的人群管理,但近年輔警職能不斷增加,需要進行巡邏和處理報案,甚至協助駕駛巡邏車,因此要經常提醒他們,輔警與正規警察的要求是一模一樣,「執勤時,市民不會分辨誰是輔警,穿上制服就是警察。面對突發事件,他們必須挺身而出,因此我們以正規警察的標準訓練他們。」
翁Sir特別提到,初到輔警隊教授戰術和槍械的應對技巧時,已向所有學員強調,無論是正規警員或是輔警,執行職務時遇到的情況是一樣,都需要無畏無懼地執行職務。他希望為學員裝備更多技能,一旦他們面對危險,能憑藉訓練所得的知識儆惡懲奸。
記者 麥鍵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