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國民議會於當地時間8日對總理貝魯領導的政府進行信任投票,由於左翼和極右翼主要反對黨均表示不會支持,外界普遍預計他將下台。消息人士透露,總統馬克龍急於尋找新的總理人選,這將是他兩年內任命的第四位總理。
綜合Politico網站及路透社、《衛報》報道,貝魯7月公布預算計劃,原定於10月14日在國民議會進行審議,主要內容包括削減438億歐元財政支出以減少債務、減少公共假期等。馬克龍領導的執政聯盟議席未過半數,意味著預算計劃很難通過。
多個反對黨呼籲本月10日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主要工會則計劃18日舉行大罷工。貝魯主動要求進行信任投票,並表示希望議員就財政形勢嚴重性達成共識,給予政府信任。但《衛報》稱,貝魯是在「政治自殺」。
法新社說,在總理府,貝魯一個人執政,周圍只有一小群忠實的追隨者,他自己管理公關,頻頻失誤。一位顧問說,「貝魯以為自己拯救了國家,但實際上,他正在讓國家陷入危機。」
目前,馬克龍可以選擇任命兩年內的第四位總理,或者再次解散議會,舉行三年內第三次選舉,但無論如何都將迎來嚴重的政治危機。兩名消息人士稱,馬克龍政府認為10日的抗議活動規模不會太大,他們更擔心18日的大罷工。
馬克龍希望在罷工開始前任命新總理,讓此人去應對工會,「他們急壞了,正在打電話到處打聽(罷工的消息)。」
國會角力外,經濟正顯現壓力。新創企業募資萎縮、企業債務重整交易上升、消費者儲蓄增加。儘管去年預算赤字達到5.8%,公共財政卻似乎缺乏緊縮的急迫性。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到2030年法國的債務佔GDP比率可能升至125%,而2025年為115%。政府在公共財政上的自滿與怠惰,恐帶來長遠風險,其影響將不僅止於8日的信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