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智能眼鏡市場迎來融資與銷量雙重爆發。今年前8個月行業錄得至少7宗億元(人民幣,下同)融資,總額超去年全年,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產業巨頭紛紛入局。與此同時,上半年消費級設備銷量按年激增73%,龍頭廠商產能規劃已達數百萬部。商湯科技(020)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指出,當前智能終端裝機量及用戶頻率雖未達預期,但行業終極形態尚未定型,未來會議等場景應用成熟後,有望迎來量級爆發,成為下一階段智能發展核心載體。
今年以來,資本密集布局內地智能眼鏡相關公司。上月,AR光學方案企業至格科技宣布完成年內第二輪億元級融資;7月,AR眼鏡品牌商影目科技亦完成超1.5億元B2輪融資。據內地媒體統計,2025年智能眼鏡領域已錄得7宗億元級以上融資,前八個月融資總額更超過去年全年。
融資額大增 投資方背景多元
去年,14間AI眼鏡公司共融資約11億元,其中國有資本佔比近八成。今年不僅融資額大幅增長,投資方背景也更趨多元,除傳統風投外,更多產業鏈上下游巨頭公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歌爾股份也紛紛入局。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這反映AI眼鏡已脫離純概念炒作,進入產業鏈整合與技術落地階段。未來競爭將不僅是產品與技術之爭,更是生態與產業鏈的較量。
從投資邏輯看,宋清輝分析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投資主要為布局生態與尋找新增長點,AI眼鏡對小體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也反向推動其技術研發。比亞迪還可藉此實現與智能汽車的業務協同。歌爾股份等代工企業則着眼提前與潛力公司建立合作,為未來業務鋪路。
專家:數年內融資額料翻倍
宋清輝預期,隨着芯片、光學、電池等技術不斷突破,AI眼鏡性能將大幅提升,成本逐步下降,為大規模商業化奠定基礎,未來幾年該領域融資額有望出現翻倍甚至多倍增長。
與融資漲勢同步的是,內地智能眼鏡市場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級AI/AR設備銷量突破26.2萬台,按年激增73%。影目科技CEO楊龍昇預計,今年中國智能眼鏡總銷量有望達60至70萬台,全球市場有望達數百萬台。
頭部公司產能規劃轉趨激進。市佔率達39%的TCL電子(1070)旗下雷鳥創新,已在嘉興和無錫規劃超過200萬台XR整機產能;獲阿里巴巴(9988)支持的Xreal亦預計2025年實現200萬台生產規模。小米AI眼鏡項目負責人李創奇更表示,未來三年內小米年出貨量可能突破500萬台。




庫存過高成隱憂 活躍留存率低
但行業熱鬧背後不乏質疑。魅族前高管、Angry Miao創始人李楠評價小米AI眼鏡「沒啥AI能力」,Xreal創始人徐馳去年底亦稱當前產品為「AI弱智眼鏡」。有為蘭博基尼設計智能眼鏡的上市公司直言,智能眼鏡在現階段仍是「偽需求市場」。
宋清輝則指出,行業可能存在庫存過高問題。出貨量達數百萬台,而實際銷量僅二十餘萬台,反映大量產品積壓於渠道中。他舉例稱,小米AI眼鏡等產品曾出現高達40%的退貨率,導致出貨量與實際留存銷量嚴重脫節。此現象或意味部分品牌為追求出貨數據,採取激進鋪貨策略,但產品市場接受度未如預期。
徐立指出,目前多數智能終端裝機量未達預期,用戶使用頻率偏低,部分產品購買一周後便被閒置,活躍留存率較低,但當前市場狀態並非終局。他舉例,未來會議場景中或可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參與討論、總結意見、提出建議」等功能,屆時有望迎來量級爆發。徐立強調,國家層面看好該領域潛力,因智能終端或成為下一階段智能發展的核心載體。
記者 梁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