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軍方近日表示,法國已經開始從該國撤軍。塞內加爾方面此前也表示,法國軍事基地的存在與塞內加爾主權「不相容」。有分析指出,近些年法國從非洲多國撤軍,法國的影響力逐漸下滑。在非洲國家自主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法國需要尋求以更平等的方式與非洲國家相處。
當地時間12月10日,乍得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發布通告說,隨著部分法國戰鬥機從乍得首都恩賈梅納起飛,法國已經開始撤離在乍得的駐軍。目前法國大約有1000名士兵駐紮在乍得。
在此之前,乍得外交部長庫拉馬拉表示,乍得已正式終止與法國的安全和防務合作協定。該協議於2019年9月修訂。庫拉馬拉還說,乍得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這一「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決定,仍把法國視為「必不可少的合作夥伴」,但法國「必須認識到乍得已經發展壯大並成熟,是一個非常珍視主權的主權國家」。
據報道,乍得是法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保持軍事存在的一個關鍵支點。乍得前總統代比曾與法國保持密切軍事合作,但隨著近些年一些非洲國家相繼「去法國化」,乍得國內要求法國撤軍的呼聲也逐漸高漲。
除了乍得,西非國家塞內加爾也有意讓駐在該國的法國軍隊撤離。塞內加爾總統法耶11月底曾表示,塞內加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一個主權國家,「不容許外國軍事基地的存在」。法耶說,法國應該考慮脫離目前這種軍事存在的合作關係,建立一個富有成效、特殊且全面的夥伴關係。據瞭解,法國目前在塞內加爾大約駐軍350人。
事實上,法國駐軍在非洲不受歡迎的狀況已經延續了很久。
由於非洲一些國家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歷史上曾多次對非洲國家進行軍事干預或在一些國家駐軍。2014年,法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展開「新月形沙丘」反恐軍事行動,向薩赫勒五國集團(包括伯基納法索、乍得、馬里、尼日爾和茅利塔尼亞)派遣了數千名軍人。然而10年過去了,薩赫勒地區的反恐形勢並未見好轉,甚至「越反越亂」。
在此情況下,薩赫勒地區的民眾開始質疑法國駐軍的作用和角色。2020年以來,馬里、伯基納法索、尼日爾相繼發生軍事政變,這3個國家均要求法國撤軍,並組建新的「薩赫勒國家聯盟」,曾經的薩赫勒五國集團也隨之解體。2023年底,法國完成從尼日爾的撤軍,其在薩赫勒地區的軍事立足點只剩下乍得。
不少分析指出,薩赫勒地區國家之所以驅逐法國駐軍並追求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去法國化」,與法國、非洲兩方面的變化有關。法國雖然有意淡化其非洲政策的殖民色彩,但仍試圖從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對非洲國家的控制和干涉。而非洲國家近些年自主意識增強,開始謀求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與法國發展平等關係。
有分析人士指出,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有意重建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但法國近幾年政局不穩,很難推出強有力且有延續性的對非政策。馬克龍選定的總理被彈劾,其推動的改革也舉步維艱,這樣的法國如何贏得非洲國家的信任?特朗普明年接任美國總統後,美國對非政策將如何變化也引發非洲國家擔憂。可以預見的是,只要西方國家不改變政治上控制、經濟上掠奪、軍事上干涉的做法,其在非洲只會越來越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