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太空總署(ESA)22日發射1項突破性實驗至太空,目標是在太空環境中成功培養「實驗室培養食品」,未來太空人有望在軌道上吃到由單一細胞製成的牛排、馬鈴薯泥與甜點。該計劃若順利,將為長期太空任務提供1條革命性的糧食供應路徑,同時大幅降低目前每名太空人每日高達2萬英鎊的膳食成本。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這項由ESA資助的研究,旨在評估太空中低重力與高輻射條件下製造實驗室食品的可行性。參與該計劃的邊境太空公司(Frontier Space)創辦人兼執行長沙姆蘇爾博士表示,這是打造國際太空站上小型食品工廠的第一步,期望能於2年內投入實際應用。未來還將推進至月球基地的食物製造設施,「如果人類要在太空中長期生活與工作,就必須在地球以外建立完整的製造基礎。」
此類實驗室培養食品,採用如同釀酒的精準發酵技術,於生物反應器中培育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再將其組合與加工成口感與外觀類似傳統食品的料理。這類技術已在地球上取得進展,例如實驗室雞肉已在美國與新加坡上市,實驗室牛排則正在英國與以色列等待批准。
但在太空中,除了環保優勢,更關鍵的動機是成本。美國NASA與其他國際太空機構、甚至私營企業正積極規劃在軌道、月球與火星設立長期據點,未來將需要供應數十甚至上百名太空人的日常膳食。若持續仰賴火箭運輸,開銷將難以承受。
此次實驗已透過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1套縮小版的生物反應器送入太空。此裝置內裝填酵母混合物,由歐洲首艘可返回商業航天器「鳳凰號」搭載進入軌道,預計繞地球飛行3小時後,於葡萄牙外海回收,返回倫敦實驗室進行分析。
帝國理工學院可持續蛋白質中心主任阿馬羅博士表示,這些實驗數據將為明年預定升空、規模更大的生物反應器提供關鍵指引。他指出,這項技術未來可生產多種食物成分,並根據需求組成各式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