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南部城市亞爾(Arles)於復活節連假期間,舉行第60屆「鬥牛節」,首日傍晚封街釋放公牛,讓民眾參與奔牛活動,地點在畫家梵高筆下「隆河上的星夜」場景旁。4天活動包含備受爭議的鬥牛賽,以及街頭音樂與佛朗明哥舞等,吸引30萬人潮,創造當地收益約1200萬歐元。
亞爾風景優美,位於隆河流至地中海前所形成的「嘉馬格濕地」上,當地自然資源以鹽田、稻米、白馬、黑色公牛聞名。1888年,荷蘭畫家梵高在此居住15個月,創作逾300幅油畫,其中包含著名的「隆河上的星夜」,多年來吸引國際旅客至現場感受當年氛圍。
中央社報道,18日亞爾鬥牛節首日傍晚8點,主辦單位暫時封閉「隆河上的星夜」場景旁的環河道路,架設柵欄與防撞木板,舉辦街頭奔牛活動,輪流釋放15頭已被卸載尖角的公牛,在柵欄內奔跑,面對人類的挑釁。
街頭奔牛過程約1小時,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欲參與者可進入柵欄內,正面迎擊將朝自己奔來的公牛,亦可在關鍵時刻躲回柵欄外,由於柵欄寬度僅容一個側面人身通過,公牛無法穿越,參與者得以避免被攻擊的風險。現場安排警力防止酒醉者入場,並有醫護人員待命以保障安全。該日參與奔跑的牛隻無傷亡,全數平安離場。
除了街頭奔牛,以及僅由專業人士參與,不造成動物傷亡的「嘉馬格奔牛」外,亞爾鬥牛節仍保留傳統的「鬥牛賽」,並邀請國際知名鬥牛士登場,使其成為備受爭議的節慶焦點。根據法國民調與市調研究公司於2022年的調查,74%的法國人贊成禁止鬥牛。
亞爾市政府負責節慶與安全業務的格黑詠指出,這項民調的對象大多並未在「鬥牛文化」中成長。她解釋,對「嘉馬格濕地」居民來說,這是他們與公牛長久以來的故事。格黑詠強調:「沒有鬥牛賽的鬥牛節,是沒有靈魂的,請讓亞爾鬥牛節保有它的自由。」
「反鬥牛聯盟」在鬥牛節期間到現場抗議,設立請願攤位,呼籲停止鬥牛活動。他們向《普羅旺斯報》表示:「本周末將有24頭公牛和12頭小公牛在鬥牛賽中被殺害」。聯盟主要成員艾里茲曼迪指出,「鬥牛界是一個封閉的圈子,但他們在經濟上互相支持」。她解釋,「無論鬥牛迷怎麼說,鬥牛賽在今日已不再流行,觀眾數量正明顯減少。」
根據「反鬥牛聯盟」的調查發現,即使住在鬥牛區的法國人,也並非人人支持或實際觀看鬥牛賽,反而多參加由鬥牛賽所延伸出的藝文活動。
根據法國電視3台(France3)報道,2025年亞爾鬥牛節吸引約30萬觀光人潮,是當地人口的6倍,主要來自法國其他地區與國際觀光客,為亞爾帶來約1200萬歐元的收益。
亞爾鬥牛節直譯為「復活節嘉年華」,始於1965年,由時任市長普利為結合復活節與傳統鬥牛文化所創。根據亞爾旅遊局與鬥牛節官方資料,普利曾是首位在西班牙與美國獲獎的法國鬥牛士,擔任市長後,不僅掌管亞爾競技場,並融合西班牙鬥牛與嘉馬格奔牛的特色創辦鬥牛節,迄今邁入第60屆。
亞爾鬥牛節由地方政府與南法大區支持,亞爾市長德卡洛利斯出席開幕儀式。除了鬥牛節主活動外,亞爾市政府自4月起亦規劃多場對兒童的鬥牛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