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議員今早(8日)與申訴專員舉行會議,申訴專員陳積志匯報工作時表示,本年度公署收到8211宗查詢及4402宗申訴個案,並完成4664宗申訴,當中3009宗經評審後結案,以及1655宗已跟進並結案。而年度內引致市民申訴的三大主因,包括出錯、意見或決定錯誤;延遲或沒有採取行動;監管不力。





今年度公署調解555宗個案 不涉及或只涉及輕微行政失當
他續稱,今個年度內公署的調解工作取得史無前例的佳績,成功調解了555宗不涉及或只涉及輕微行政失當的個案,是上一個年度的三倍,刷新了紀錄。他又稱,實際經驗顯示申訴人希望公署能夠解決其困難,署方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原則,以調解快速有效處理個案,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年度內有超過九成八受訪者表示滿意公署的調解服務,對公署服務獲得高評價感到鼓舞。
至於公署人員的調解培訓,陳積志表示,公署所有調查人員已接受基本的調解培訓,當中八成九已完成深造課程,更有4人已取得專業資格,公署亦將調解能力成為調解人員能力的基本要求,且是晉升或續約的考慮因素。公署正積極籌備成立「香港國際申訴專員學院」,提供更適切的培訓,同時向公職人員灌輸防範行政失當這個新概念,激勵他們為市民提供更佳、更到位的服務。
向部門及機構提供254項建議 獲得百分百接納
主動調查方面,他表示本年度公署就主動調查及全面調查,向部門及機構提供254項建議,數量較上年度增加三成七,近5年新高,且獲得相關的部門及機構百分百接納。
公署亦會重整架構,包括將首長級職位編制由三層精簡為兩層,凍結副申訴專員的空缺,改由三名助理申訴專員分掌三大部門,即申訴調查部、主動調查部及申訴評審及支援部,並直接向專員匯報。署方更將主動調查隊由2隊增至3隊,而接受市民投訴的申訴調查隊卻由6隊精簡至4隊。
針對架構重整,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指出,主動調查隊數量增加,但過去數年主動調查項目數量則未有增加,認為會令社會感覺署方「揀自己鐘意的查」,稱署方應考慮說明主動調查的決定因素,以讓公眾更為信服署方人手安排的決定。
陳積志:主動調查數量無增加 但建議有增加
陳積志回應稱,雖然主動調查項目數量沒有增加,但相關工作量和深入度有所增加,「本年度雖只做8個主動調查,但給予148個建議,對比上年度做10個(主動調查),只有106個建議」,強調處理一般申訴調查「絕對無少咗」,重申架構重整是為了加快流程,他還會親自審查個案以確保無遺漏。
選委界簡慧敏表示,公署調查後的建議數量有所增加,政府行政措施上採納全部建議,但關注時任負責的官員或公務員有否懲罰等安排,以體現警示的作用,以防範行政失當的做法。
陳積志表示,主動調查是署方工作十分重要的部分,部門及機構不能只口頭承諾接受建議,必須落實安排。他強調署方職責是處理行政失當,找出問題的徵結及提出建議,更要求部門及機構接納及落實,而後續是否有懲罰,只可交由相關部門及機構負責。
記者: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