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首兩個現代化水耕農場料27/28年於天水圍及古洞北街市落成

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及推動產業多元化,政府積極在北部都會區及其他新發展區引入都市農業元素。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8日)表示,當局會善用區內規劃的公園、公共空間及在合適的政府建築物天台或平台,設立現代化商業作物農場。局方預計首兩個現代化水耕農場暨攤檔可分別於2027年和2028年在天水圍公眾街市和古洞北新發展區街市建成。

現時本港街市空置率高。資料圖片
現時本港街市空置率高。資料圖片

 

現時本港街市空置率高。資料圖片
現時本港街市空置率高。資料圖片

 

政府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撥出適合的用地設立首個都市農場試驗項目。資料圖片
政府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撥出適合的用地設立首個都市農場試驗項目。資料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

 

民建聯何俊賢。資料圖片
民建聯何俊賢。資料圖片

 

研究調整街市用途及營運模式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表示,現時本港街市空置率高,關注當局會否協調街市攤檔,舉例騰空一層或半層街市作為水耕農場據點,並借助農場帶動人流。

謝展寰表示,面對部分街市空置率上升及市民生活習慣改變的趨勢,局方正進行內部檢視,研究調整街市的用途和運營模式,其中一個探討方向是在現時本港的街市引入有機農場。不過,他指政府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撥出適合的用地設立首個都市農場試驗項目,當局會觀察有關計劃的實際效果,再作進一步決策。

未來如在康文署休憩用地發展都市農業 可豁免城規程序 

委員會副主席、民建聯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認為,馬鞍山試點項目暴露出跨部門協作、建築條例限制及私人市場參與度不足三大難題,期望政府提出解決方案。署理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黎存志表示,署方已與規劃署進行溝通,將來在康文署管理的休憩用地發展都市農業,可豁免城規程序,但仍然要視乎市民的反應。

他又指,現行《建築物條例》要求農業設施須由認可人士提交建築圖則(入則),透露正與屋宇署商討簡化簡易農業構築物的審批流程,研究優化豁免入則過程的可能性。

記者:黃子龍、任朗僖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