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李浩然倡擴大北都「片區開發」試點範圍 採「香港監督+內地興建」模式推進

政府銳意發展北都,立法會選委會界議員李浩然提交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指香港應在經濟轉型上創新改革,強化既有優勢,同時尋找新增長點,政府也應擴大「片區開發」試點範圍,彈性調整開發參數,整合相鄰地塊,形成更大規模的完整用地;而香港工程也應展示「香港速度」,在北都以「香港監督+內地興建」的模式推進。

建議整合相鄰地塊  形成更大規模完整用地

李浩然指,目前三個片區試點,即洪水橋/廈村、粉嶺北、新田科技城地塊零散,建議整合相鄰地塊,形成更大規模的完整用地,提升開發靈活性及經濟效益,並允許發展商以更大彈性設計片區不同設施的布局等,按市場需求靈活調整地積比等開發參數,善用市場的發展經驗和智慧。

立法會選委會界議員李浩然。資料圖片
立法會選委會界議員李浩然。資料圖片

 

可引入內地興建模式 從大灣區引入建材

他又表示,香港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安全標準等一直處於國際前沿水平,但同時亦衍生造價高昂、工期冗長等問題,而經濟、產業發展與城市規劃、大型基建密不可分,為配合香港經濟轉型及高質量發展,應採取措施展現「香港速度」,更靈活彈性運用新設計、新物料、新管理辦法,務求降本提效,推動建造業高質量轉型。

他建議通過借鑑內地及海外的經驗,鼓勵業界引入更多優質建築材料和技術,適度採用合適的設計標準及施工規範等,靈活探討不同的方案,如在北部都會區以「香港監督+內地興建」的模式推進,建立建築設計、材料、安全標準與施工規範等的互認及相容機制。

另外,他建議同時檢視審批機制,加快更多具海外成功應用經驗、學術研究支撐的新建築材料、技術、管理辦法在港應用,以及積極拓展並認證多元化、可靠的建材供應來源,特別是來自大灣區的穩定供應渠道,簡化符合香港標準的建材進口審批流程,並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協調。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