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市民在最近的全民公投中,以66.4%的支持率通過了申辦2036年、2040年或2044年夏季奧運會的提案,為這座巴伐利亞首府重返世界體育舞台中心鋪平道路。只不過,相關質疑聲仍舊沒有消散。
英國「賽場內幕」網站稱,在慕尼黑約110萬合格選民中,超過30.5萬人投下贊成票,遠超15.4萬反對票。慕尼黑市市長賴特在初步結果公布後激動地宣布:「這是慕尼黑的好日子!」他強調所有選區均支持申奧,「我們現在能以全新的能量和熱情推進申請工作」。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將此次投票稱為「非常強烈的信號」,並自信地表示慕尼黑已在德國申奧城市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
美聯社稱,慕尼黑此次申奧的核心優勢在於對1972年奧運遺產的利用。奧林匹克體育場等現存場館將作為賽事主體,結合計劃中的公共交通升級與北部奧林匹克新村建設,打造「負責任、可持續且高效」的辦賽模式。巴伐利亞州體育協會主席阿蒙認為,公投結果彰顯了「社會對體育凝聚力和城市發展推動力的信心」。
儘管投票結果已經揭曉,質疑聲卻仍未消散。《南德意志報》稱,市議會左翼黨代表雅格爾坦言「未料到結果如此懸殊」,綠黨副主席哈特曼則批評支持方動用公共資金進行「宣傳轟炸」,質疑成本控制與專案透明度。
反對者還擔憂奧運將推高租金、加劇城市發展不平衡,並表示將持續監督承諾履行情況。
德國奧委會將在2026年秋季特別會議上決定最終申辦城市,慕尼黑需與柏林、漢堡及萊茵-魯爾區展開內部競爭。國際奧委會德國成員姆龍茨向媒體表示,若能做到「政治、社會與商業同心同聲」,德國將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申辦國。在國際層面,印度、卡塔爾等尚未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正積極籌備,使得競爭格局更趨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