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大澳】大澳水域擱淺的鯨魚,較早前證實死亡,漁護署指解剖期間發現該條雄性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大型帆布袋,尺寸為88 X 52厘米。漁護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朱振華今早(12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鯨魚消化系統有帆布袋導致進食困難,有可能是致死原因。
考慮鯨魚遺骨與帆布袋一併展出 起警世作用
他希望可以將鯨魚遺骨留作科研教育用途,亦表明會考慮留下那個帆布袋一併展出,警醒世人不要破壞海洋生態。朱振華指,該鯨魚的具體品種有待解剖及DNA分析確認,只知牠是喙鯨類別,驗屍需時幾個月。
相關新聞:大澳鯨魚擱淺|漁護署:身上有表面傷痕 消化系統內有大型帆布袋
他指漁護署在上周六下午3時40接獲警方報告,指有鯨魚於二澳擱淺,該鯨魚下午6時左右游離該地點。但不幸地,鯨魚晚上7時45分在大澳再次擱淺,當時工作人員準備協調移動牠到深水地點,到8時38分至40分左右,在潮水最高的時間,就開始移動,整個工作大約9時完成。可是工作人員在麻醉的過程中,已發現鯨魚身體很虛弱,呼吸開始微弱,最後沒了生命跡象。
大型帆布袋明顯阻塞鯨魚消化系統
至於有關的大型帆布袋,朱振華表示它明顯阻塞了鯨魚的消化系統,夾在胃與腸之間,工作人員在鯨身消化系統沒有發現什麼食物殘渣,再加上鯨魚身體偏瘦,相信該帆布袋導致其無法消化食物,導致阻塞腸道,令牠有一段時間進食有困難。他形容「見到咁樣真係比較唔開心」。
朱又指,喙鯨對於香港人而言是較神秘的品種,一般生活在300米至1000米水深的海洋,香港海面水深最多只有幾十米,所以十分罕見。他認為鯨魚今次獨自來到香港水域,可能是由於跟不上大隊,相信這幾方面的問題都有機會是死因。
製成標本需時以年計
被問到會否將鯨魚遺骨留下製作標本,朱振華表明有此打算,希望將其用作教學用途,始終喙鯨在香港很少出現。至於會否將有關的帆布袋一併留下展出,警醒世人對於海洋自然環境的重視,朱振華表示「好好嘅建議,絕對會考慮」。
至於製成標本需時多久,朱振華指由於要等待鯨魚遺體肉身自然腐化,所以要先埋在地下,預料時間以年計。他又透露,去年在西貢海面死亡的布氏鯨,目前亦正埋在地底等待自然腐化。
周六救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