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知難而行傳絕藝 阮兆輝細訴粵韻南音情

阮兆輝,是本港粵劇界殿堂級人物,舞台上,輝哥揮灑自如,演活將相才子市井徒,鍾情南音的他畢生推廣,惟當粵劇已然式微,推廣南音更是難上加難。本着「誰都知很難,但怎麼難都應該做」的心態,他施展渾身解數,既與流行歌手及舞台劇跨界合作,更撰新詞走入校園演出,盼收播種之效。從藝71年,輝哥感歎近年粵劇發展資源增加,水平卻下降,以及資助制度窒礙長遠推動文藝,形成掣肘。「一桌兩椅」是粵劇最基本元素,他指看戲是看演員能否引領觀眾「入戲」,勉後輩努力裝備接棒,傳承粵劇。 

《客途秋恨》是廣為人知的南音曲目,阮兆輝多次演唱。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客途秋恨》是廣為人知的南音曲目,阮兆輝多次演唱。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談到對南音的喜愛,輝哥興致勃勃,他憶述少年時代,常到俗稱「榕樹頭」的油麻地天后廟聽南音。南音多淒涼調,他自言少年時代哪懂滄桑哀怨,當時的他亦學習粵劇,而粵曲亦吸收南音曲體,但他稱粵曲南音跟街頭獻唱的「地水南音」不同,對後者留下深刻印象。地水南音,主要由失明的瞽師及師娘,於昔日茶樓演唱謀生,惟當著名瞽師杜煥於1979年離世後,南音已消失於公眾視線,令他惋惜不已。

鍾情南音 畢生推廣

2014年,南音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南音愛好者,他指多年來港澳兩地不乏有心人推動,他亦曾灌錄南音唱片及公開演唱。他稱,南音最大元素是造句,以4組每組7個字形成一套,並由很多套合成一支曲,雖然南音每套只有28字,看似欠缺變化,但他認為作為說唱藝術則極富藝術成分,因演唱者需製造情感變化,感染聽眾領略曲中情意。他自言,喜歡較通俗的南音如《男燒衣》,因演唱者可加入「孭仔字」增加氣氛,帶動聽眾投入。

輝哥是少數可以跨行演出的戲曲藝人,丑生、鬚生、小武、花臉及老旦都手到拿來,除了踏台板,他亦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座副教授,定期講授粵劇及南音課程。思想開明的他亦努力為粵劇找出路,如跟流行歌手張敬軒拍攝音樂故事《魂遊記》,又兩度與舞台劇名導演鄧樹榮合作舞台劇《老人與他的海》及《地水南音x爵士樂》,於部分演出加入粵劇及南音元素。

阮兆輝是少數可以跨行當演出的戲曲藝人,圖中飾演丑生。 春暉集圖片
阮兆輝是少數可以跨行當演出的戲曲藝人,圖中飾演丑生。 春暉集圖片

 

今年10月,阮兆輝聯乘爵士樂手林愷鈴作跨界別演出。 春暉集圖片
今年10月,阮兆輝聯乘爵士樂手林愷鈴作跨界別演出。 春暉集圖片

 

望跨界合作擴觀眾群

他直言,舞台劇及粵劇各有觀眾群,冀望跨界別合作令兩劇種同台演出,產生化學作用,亦嘗試擴闊粵劇觀眾群,「舞台劇觀眾因而認識粵劇及南音,或許改變視粵劇為阿爺祖母級娛樂的想法,甚至日後購票觀看。」除此,他亦出任推廣粵劇慈善團體「一桌兩椅慈善基金」的藝術總監,拍攝介紹粵劇的短片,又隨團隊到數十間中小學推廣,並撰寫新詞方便學童理解吸收,更參演兒童南音音樂劇,透過生活化劇情,讓學生從小認識粵劇及南音。

曾經歷上世紀50至60年代粵劇黃金盛世的他亦深明時移世易,當粵劇式微,推動已非主流的南音倍見艱難,他深明所做一切,不會是「朝種樹,晚鎅板」,即時增加觀眾群。對當中難度,他心中有數,「誰都知很難,但怎麼難都應該做。以我這把年紀,仍奮力嘗試希望為粵劇留下種子,取得成果。」

明年起阮兆輝與香港藝術節,推出「三年粵歷三百年」表演計劃。 春暉集圖片
明年起阮兆輝與香港藝術節,推出「三年粵歷三百年」表演計劃。 春暉集圖片

 

自90年代起,輝哥多次為香港藝術節演出劇目,他現時與主辦方合作訂立「三年粵歷三百年」的3年表演計劃,由他身兼藝術總監及演員,明年頭炮節目是演出古老排場戲,而參演的都是獨當一面、未來將成大器的中生代演員。他盛讚主辦方有遠見,願意訂立長遠計劃,讓劇團及演員作出嘗試,而每年演出劇目各有主題,第2年及第3年將演現代戲及新派粵劇,喜見參演演員反應積極。

近日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當中包括推廣嶺南文化特色,而粵劇正是嶺南文化象徵。不過他提到,多年來在香港推動文化藝術都非易事,包括主事官員不懂文化藝術,「不懂又怎重視?」即使個別官員有心,但需按制度行事,感覺成效有限。他指,現時粵劇資助需按年申請,亦講求成績,如舉辦兒童粵劇夏令營,活動以表演作結,但不少學員是初學,只能作最簡單的表演,結果演出由個別曾習粵劇的學員擔綱,感到對初學者不公平,亦反映制度忽視粵劇要時間浸淫的特點。

阮兆輝努力為推廣南音及粵劇尋出路。
阮兆輝努力為推廣南音及粵劇尋出路。

 

「非流行文化 怕變動失原貌」

自2009年粵劇納入《非遺名錄》後,政府便投放大量資源推廣戲曲文化,但他質疑投入資源卻未見成效。他稱,過去是觀眾主導,但現時不少劇團靠申請資助「開戲」,高峰期每日有5台粵劇散落不同劇場上演,認為哪來這麼多演員及觀眾,更曾聽聞有劇目只有100多名觀眾,「像是每天有戲上演,但憂的是濫竽充數,長遠令水準低落。」

輝哥視粵劇為終生職業,對粵劇很有抱負,早於70年代及90年代成立「香港實驗粵劇團」及「粵劇之家」,革新粵劇及修復不少傳統粵劇。他指,過去盛行「鴛鴦蝴蝶派」的粵劇劇目,致生旦戲流行獨大,令其他行當演員備受忽視,因此他推動非生旦戲,讓其他行當演員亦有出路。

對近年盛行粵劇創新,他有所保留,直言粵劇並非流行文化,亦不宜變得流行,怕的是變動太多,盡失原貌,因此重點是要先保留粵劇,使之不致消失不復還。至於演員,他指,「一桌兩椅是粵劇基本元素,看戲是看演員能否引領觀眾『入戲』,盼後輩演員努力習藝以作傳承。」

阮兆輝與女兒曾慕雪(左)演出南音兒童音樂劇。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阮兆輝與女兒曾慕雪(左)演出南音兒童音樂劇。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演出因恐襲被逼取消 感人生無常珍惜當下

阮兆輝於1945年11月11日出生,上月度過79歲生辰,他說人生無常,更要珍惜所有,皆因今年3月他原擬到莫斯科演出,惟出發前當地發生恐怖襲擊而被逼取消,他指若當時身在劇院,恐難倖免。

該項演出是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的活動,原定於莫斯科西北部「番紅花市政廳」音樂廳舉行,但他指演出前2星期,有恐怖分子闖入正舉辦演唱會的音樂廳亂槍掃射,釀成最少70人死,140多人受傷的慘劇。事後主辦方即時改期,原擬明年再辦,但擔心最終未能成行。

輝哥與妻子鄧拱璧十分恩愛,2020年疫情時,鄧於籌備網上粵曲籌款演唱會時輕微中風,令輝哥十分擔心。4年過去,輝哥指妻子已康復,而他雖患黃斑病變及青光眼,尚幸定時服藥可以控制。訪問當日,他說晚上要出席高齡好友的喪禮,送別最後一程,他說人生是不停的悔恨,悔學藝不足,恨生死無常,加上因恐襲事件取消演出,他更體會珍惜當下,無論於愛護家人、保育南音,及傳承粵劇都不容猶豫。

 阮兆輝指,「一桌兩椅」是粵劇最基本元素。 春暉集圖片
阮兆輝指,「一桌兩椅」是粵劇最基本元素。 春暉集圖片

 

羨慕別人推廣歌劇成績表「可等50年」

如何有效推廣粵劇,是輝哥最關注的。他分享一個推廣歌劇的故事,發人深省。

他憶述,早年獲香港藝術節邀請參加分享會,有一名德國女士分享推廣歌劇的經驗,對方稱當地亦從學校入手,但會邀請學童與其家庭看歌劇,讓歌劇「入屋」成為全家人的話題,而不止是派傳單。不過,他指港人工作繁忙,要請假跟孩子看劇並不容易,加上教師壓力沉重,相信較難於香港實行。

他又指,當問及何時才見到推廣的成效,該女士笑言「50年後才派發成績表」,令眾人譁然。他指,培養幼童文藝興趣如同播種,短期內難見成果,最終亦可能無法結果,而文藝興趣亦需時間浸淫培養,不能一蹴而就。他直言,相對香港處處要見成績,十分羨慕對方可以等待一張50年或更長時間才見效的成績表。

記者:關英傑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