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盧浮宮被竊走價值逾1億美元王冠珠寶,至今尚未掌握8件珠寶下落。據悉法國警方已通知比利時,密切留意這些珠寶可能在安特衛普遭到銷贓。
據路透社引述兩名安特衛普警官表示,10月19日盧浮宮遭竊後幾小時,比利時警方就透過「粉紅鑽石」網絡收到這項來自法國的警示。粉紅鑽石是由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監督的管道,該網絡匯聚了專門調查高價竊盜案的調查人員。
收到法國警示後,安特衛普警方立即動員起來,一名安特衛普警官說:「從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起,特別是有許多珠寶店的安特衛普,我們一直保持警戒。」
自16世紀開始,位在比利時北部的安特衛普一直都是全球鑽石貿易的中心,去年當地鑽石批發商的交易額將近250億美元。
不過過去30年來,當地也逐漸發展出另一個壯大到難以抑制的地下世界,一個主要由格魯吉亞人經營的數百家黃金、珠寶店,儘管多數店家從事合法生意,部分店家也為歐洲各地罪犯提供失竊黃金、珠寶的銷贓管道。
這些格魯吉亞商人主要是在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逐漸落腳安特衛普,他們多數人都有金屬貿易背景,且和安特衛普的鑽石貿易商有深厚關聯。目前,安特衛普著名的鑽石區外有約300家珠寶店,警方透露,當中1/4有參與變賣贓物。
當地珠寶店也出現兩種光景,一種是做合法生意,但礙於G7禁賣俄羅斯寶石,以及受實驗室培育鑽石拉低珠寶價格影響,而難以生存的店家;另一種是開著頂級S-Class平治車款,不斷拓展新店面、在海外置產的店家,這類珠寶商很有可能涉及變賣贓物,警員說:「這裏顯然有兩個世界。」
此外,法國的竊盜犯罪儼然成為安特衛普珠寶商穩定的收入來源。例如2015年,美國名媛金卡戴珊在巴黎的飯店房間遭竊,竊盜集團將她的金飾及鑽石賣到安特衛普,得手逾2.5萬歐元,至今這批贓物仍未被尋回,法國及比利時警方相信是被格魯吉亞不肖業者購得。
法國憲兵隊打擊流動犯罪辦公室情報主管布達麗表示,該單位參與的3起案件中,有2起安特衛普的不肖業者具有格魯吉亞國籍或雙重國籍,不過她強調羅馬尼亞境內的犯罪集團也日益活躍。
不過警方也表示,盧浮宮失竊珍寶對這些不肖業者而言可能也是燙手山芋,這些珠寶主要鑲嵌在銀器、而非黃金上,熔化價值低,上頭巨大的藍寶石及鑽石相當具有辨識度,對圈子不大的安特衛普鑽石切割師及拋光師而言,他們根本不願觸碰這類贓物,鎖定珍珠的買家也不多,「這不是好賺的生意」。